如果发现外星人,我们该怎么跟它们交流?
在许多科幻作品里,我们常看到那种像蚂蚁或蜜蜂一样的“群体型外星人”,里头只有没有意识的工蜂和一个略懂思考的“女王”,但这样的设定能不能真实存在,其实我们很怀疑。
毕竟这种僵化的本能式行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会非常脆弱,而宇宙开拓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所以我们合理推论,若外星人真的是高度发展的智慧生命,他们也会是由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自由思考的个体所构成,并且透过语言这种工具发展出进步的文明。
但问题来了:他们的语言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有可能理解吗?甚至,真的能学会吗?
人类语言的基本组成,其实包含了两种主要资讯形式:一是透过声音来传达的“语音”,二是透过视觉所接收的“文字”。
这两种形式彼此互补,相辅相成。
即使是没有文字的原始部族,也会用图案或标记来表示所有权或领地的界线。
那么,为什么人类的语言会是这种结构呢?
原因在于,我们从外在世界获得的大部分资讯,其实都是透过视觉和听觉所接收的。
这一切都跟我们人类的生理构造密切相关。
但如果是外星人,他们的身体结构可能完全不同,那么他们的语言系统也可能会跟我们的完全不一样。
比方说,他们可能是透过气味,或者类似费洛蒙的化学信号来进行沟通。
又或者,他们甚至可能用某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来交流,例如操控重力场之类的东西。
更进一步,他们的思考方式本身,也有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
假设他们的寿命长达一千年,那么他们的语言节奏可能非常缓慢,就像《魔戒》中那种古老而慢悠悠的“树人语”。
光是人类之间要学一门外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这种完全外星的语言,听起来确实挺可怕的。
不过其实也不用太过恐慌。
以现在的科技能力,早就可以精确记录外星人对环境或文化物品产生的各种变化了。
至于怎么判断这些东西是不是语言,就需要靠数学分析,去找出那些看似复杂、但重复出现的模式,也就是类似“单字”或“符号”的结构。
其实在研究古文明遗迹时,考古学家也会做类似的判断,像是图案到底只是装饰,还是某种未知的文字。
异星语言学家未来面临的挑战肯定更困难,但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能够从他们的语言中找出“单字”,接下来就可以透过前后文去推测那些单字的含义。
如果外星人也同时在尝试破解我们的语言,而且他们是友善的,那理解彼此就会变得更快,甚至有可能共同建立出第一本“外星语字典”。
当然,这种语言一般人不太可能学得会,但要是交给机器翻译系统,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如果他们的语言刚好也跟我们一样是建立在声音之上,那了解的速度就有机会更进一步。
不过就算如此,学会他们的语言还是会比地球上任何一种最难的外语还要难上好几倍。我们根本无法保证能发出他们的音,也听得懂他们的声音。
毕竟,他们语言中的一半声音可能需要人类根本没有的发声器官,另外一半则可能落在我们耳朵听不到的频率范围。
不过即便如此,声音合成技术还是能派上用场。如果他们的“文字”是视觉化的,那我们还是有机会可以学会。
简单来说,就算我们除了智慧之外没有其他共通点,应该还是有办法彼此理解,因为智慧这种东西,无论在宇宙哪个角落,应该都会以类似的方式表现出来。兴趣稀引力计划科幻外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