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瓒被捕时求饶:“润之,你不要杀我!我有钱,我会叫我老婆拿钱、拿枪弹、拿红军所有需要的东西来换我的命!”然而,毛主席说了一句话,瞬间让张辉瓒无地自容。 (信息来源:人民网---杨虎城身边心腹是地下党 被中共错杀惹杨大怒) 1930年冬,江西龙冈深山里,一枚沉甸甸的政治筹码意外落入红军手中。 这枚筹码并非金银财宝,而是活生生的国民党“围剿”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他的被捕,不仅是战场上的巨大胜利,更是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 对于当时急需物资和喘息空间的红军来说,张辉瓒的性命是一笔可以换取同志自由、枪支药品的宝贵资产;但对于被他部队蹂躏的苏区百姓而言,他的性命则是一笔必须用鲜血偿还的深仇血债。 谁也无法将眼前这个狼狈不堪的男人,与那位号称统领“王牌第十八师”的威风将领联系起来。然而,这确实就是张辉瓒。 他被带回红军营地,见到毛泽东时,那副平日里耀武扬威的面孔立刻换了一副模样。 他熟络地喊出一声“润之”,试图唤醒那段早已褪色的同乡情谊和早年并肩作战的历史。 紧接着,便抛出了自己的求生筹码:“润之,你不要杀我!我有钱,我会叫我老婆拿钱、拿枪弹、拿红军所有需要的东西来换我的命!” 面对这场赤裸裸的交易,毛泽东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回敬了一连串直击灵魂的问题:“你在南昌当司令那阵子,杀了多少人?你亲手签过多少份处决令?” 一句句质询,如尖刀般剖开了张辉瓒用权势和残暴编织的伪装,他瞬间哑口无言,也因此明白仅靠攀交情和谈价码,恐怕救不了自己这条沾满鲜血的命。 然而,从红军高层的战略角度看,张辉瓒这笔交易确实极具诱惑力。消息很快传开,南京的蒋介石方面果然愿意谈判。 他们开出的条件十分丰厚:二十万银元、大批枪弹药药品,以及释放被关押在监狱里的一百多名共产党人。 这对于当时物资极度匮乏、许多同志身陷囹圄的红军而言,无疑是一场“划算”的买卖。中共中央的周恩来批示同意,苏区的毛泽东和朱德也准备按程序走,用一个作恶多端的敌人,换回革命的宝贵力量和资源。 理性的天平,似乎已朝着“放人”的方向倾斜。 谁知,这种高层的政治谋划,却完全低估了民间仇恨的温度。 对苏区百姓而言,张辉瓒这个名字根本不是什么谈判筹码,而是“张屠夫”的代名词,是家破人亡的根源。 在他选择投靠蒋介石,沦为一部为功名利禄服务的杀人机器后,其手段便愈发残忍。在南昌担任卫戍司令时,他发明电刑、水刑等酷刑,肆意屠杀革命者,同时以军饷为名,疯狂敲诈商会,搞得天怒人怨。 而在“围剿”苏区期间,他更是推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村庄化为焦土,百姓或被屠戮,或流离失所。因此,当朱德总司令亲自为被俘的他解开绳索时,他却依然摆着架子问价,得到的是朱德愤怒的斥责:“红军不是绑匪!想想被你烧死的百姓吧!” 这股压抑已久的仇恨,终于在1931年1月28日的东固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那天,一场庆祝龙岗大捷的万人大会,因张辉瓒的出现,性质彻底改变。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苏区群众,并非为了庆功,而是前来讨债。 当五花大绑的张辉瓒被押上台时,会场瞬间被震耳欲聋的控诉声淹没。 有人举着家里被烧剩下的焦黑木牌,哭喊着控诉;有人声泪俱下地讲述父亲被其部下活埋的惨剧;还有人撕心裂肺地控诉妹妹被士兵轮奸后扔进河里的遭遇。 台下的怒火汇聚成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愤怒的人群不断向前涌动,“报仇”“枪毙”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在绝望的边缘,张辉瓒朝着主席台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嘶喊:“润之!润之救我啊!”然而,这最后的求救声被淹没在了群众的怒吼中。 没有等到任何官方的命令,甚至来不及有任何正式的宣判。一句“今天要是让他活着走,东固的死鬼就白死了!”的呼喊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愤怒的人群冲垮了红军战士的阻拦,将张辉瓒从台上直接拖走,在会场旁的田埂上,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结束了他的性命。 这一刻,并非一纸命令的执行,而是一笔笔血债的集体清算,是民意的洪流最终冲垮了政治理性的堤坝。 张辉瓒的死,让所有谈判戛然而止。 蒋介石闻讯后撕毁协议,下令展开疯狂报复,南昌监狱里那一百多名原本有望获释的共产党人,被一麻袋一麻袋地扔进了冰冷的赣江。两个月后,二十万国民党大军压境,规模更大、更残酷的第二次“围剿”随之而来。 这一事件也深刻触动了红军高层,暴露出革命阵营内部,最高决策的政治理性与广大群众朴素的复仇情感之间存在的巨大张力。 这场民意处决,成为了一次沉痛而深刻的教训,影响了红军后续在处理俘虏政策和平衡群众路线上的思考。 毛泽东后来在他的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下“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豪迈诗句,将这次军事胜利永远定格在了历史中。
1993年,92岁的前北大校长周培源晨练回家后,对着妻子说:“我爱你!”妻子回看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