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总统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会谈,会达成哪些成果?其实,提升级别也没法制造一场“体面的冻结”,注定会是一场强硬秀,各取所需。特朗普需要一场“胜利表演”,兑现承诺。俄罗斯则需要以时间换空间,分化欧美。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多,全世界都麻木了,似乎忘记了他俩为啥而战了。乌克兰到底图啥?难道真的是加入欧盟和北约?问题是欧盟早已不是以前的欧盟,产业空心化,资本金融化,即便加入又能怎样?为了更好的做“欧洲子宫”吗? 加入北约?这恰恰是最魔幻的地方,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为了不挨揍,结果却因为想加入北约而被揍。真以为北约“第五条”牛逼普拉斯?一旦加入北约大家庭就不会挨揍?真打起来,最终解释权在美国手里,这货有的是办法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所以,第五条更多的是威慑意义,实际没啥意义。比如,美国主导的“繁荣卫士”联盟,说是应对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袭击,但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北约成员国都公开拒绝参与,一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造型。 小马哥虽然平常说话不着调,但他2019年对北约脑死亡的诊断却无比正确。以至于即便在2025年巴黎记者会上,他依然强调不会收回“脑死亡”论断。 就这么两个拉胯的组织,不知道乌克兰到底图啥,甚至不惜为此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伤亡上百万人,失去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损失近20%的土地,值得吗? 其实,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总统就发表过一篇文章:《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系统讲述了俄乌同属一个民族,苦劝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翻译翻译,就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乌克兰依然一意孤行,最终逼迫俄罗斯引爆冲突。 俄乌冲突,表面是北约东扩,但这玩意已没啥实际效益。美国真正目的是防止俄欧一体化,因为欧洲就是美国的核心基本盘,相当于美国生母,美国不可能允许生母跟斯拉夫人同床共枕。 刚开始,德法坚决反对这场战争,为啥现在又要将战争进行到底?因为这场战争已从根本上重塑了俄罗斯,把它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很多亲欧派都被清算了。 如果最终以俄罗斯胜利告终,乌克兰被打残,西欧将直面俄罗斯铁拳,重回苏联时代的恐惧。所以,德法想让战争持续下去,让美国深陷东欧泥潭,为欧洲建立“欧洲军”赢得时间。 但对美国而言,俄乌冲突的边际效益已经没有了,欧洲金融和产业资本早就跑得差不多了,欧洲能源进口已彻底转向美国。俄欧也被拆散了,至少一代人之内不会再媾和。所以,美国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那俄罗斯啥态度?说实话很矛盾!一是因战争而获利的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想停战。二是逐渐壮大的俄民族主义者肯定不想停战。三是俄罗斯虽然拿下乌克兰近12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损失也极其巨大。 首先是失去了欧洲能源市场,北溪管道被炸,导致其还得求着印度购买俄油。其次是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地区的苏联遗产都被败得差不多了,俄罗斯已从世界性大国堕落成区域性大国。前段时间,俄放弃维修唯一的航母之后,就成了五大善人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善人。 所以,对于如何停止这场战争,我估计俄罗斯也非常懵圈。堤外损失堤内补,它压根就没啥妥协余地。这就决定了阿拉斯加会谈更多的是权宜之计,以时间换空间,固化既成事实。 但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对俄罗斯却极富象征意义。一是阿拉斯加与俄罗斯仅隔白令海峡,最窄处88公里,便于俄总统出访,安全保障没啥问题。 二是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也是在阿拉斯加,此地距离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几乎相等,象征双方地位对等。美俄撇开其他国家,选择在阿拉斯加会谈,也同样说明了俄罗斯与美国是同等级对手。 搞笑的是阿拉斯加曾是俄领土,58.6万平方公里,1867年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每平方公里约12.3美元。但这一交易却被称为“西华德愚蠢交易”,因为当时许多美国人认为这笔交易对美国不利。 对于阿拉斯加会谈,特朗普政府应该从赢学层面准备了两套剧本。一是尽量往会谈成功上引导,兑现“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竞选承诺,挽救因“爱泼斯坦名单”事件跌至谷底的支持率。 二是如果彻底谈崩了,啥成果都没有,那就掏出甩锅剧本。说这玩意是拜登政府遗祸,宣称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无法收拾。“如果俺当时是总统,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反正一直以来都是这么甩的,轻车熟路。 虽然谈不成硬核实质性成果,但软性成果肯定会有一些,毕竟特朗普还想成为“和平缔造者”,拿诺贝尔和平奖呢。比如恢复美俄直航、俄乌战俘交换、文化合作项目重启等,甚至可能达成短暂的空战停火,暂停导弹袭击。 啥?乌克兰人抗议?强者定义现实,弱者接受现实,他们的抗议不过是历史车轮下的叹息而已。“弱国无外交”的古训,在21世纪依然鲜血淋漓。毁灭你,与你无关!
如果普京去阿拉斯加被美国人扣下来,回不了莫斯科了,会怎么样?俄罗斯会停止进攻乌克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