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陕西一贫农贪图便宜,执意迎娶小自己10岁还坐过牢的女大学生。谁知,几年后得知女大学生身份后,老汉失落地说:“完了,完了,她肯定和我离婚……” 1971年的腊月,陕西关中一片黄土地冻得硬邦邦。 那天,农民魏振德正蹲在院子里,用斧头劈着柴火,他手上带着老茧,袖口沾着灰土。 自从和前妻离婚后,他一个人带着儿子过,天冷地冻,灶膛里没几块柴火,屋里总有股清苦味。 这天,媒婆推门进来,搓着冻红的手,笑眯眯地说:“老魏,我给你找了个对象,38岁,大学毕业,不要彩礼。” 魏振德听得一愣,手里的斧子差点脱手,那年月,大学生稀罕得像见到凤凰,何况还不要彩礼? 媒婆刚走,院门外就挤进来几个邻居,有人压低声音道:“听说这人可不是省油的灯,饭不会做,地不会种,还蹲过牢。” 老魏心里咯噔一下,但又想,先见见看,不合适就算了。 几天后,两人在一间借来的堂屋里见面了。 女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呢子大衣,头发用发卡别在耳后,说话不急不缓,眼神很直接。 她一坐下,就说:“我不会干农活,也不会做饭,但不要彩礼,可以教你儿子念书。” 这话在当时几乎是当面“打退堂鼓”,可老魏听了,反倒觉得眼前一亮。 儿子最大的短板就是没人管学习,这条件比会做饭还值。他当场点头:“行!” 婚后的生活,果然应了邻居的话。 女人早晨起来,不是翻书就是批改继子的作业,连锅都很少碰。 老魏清早下地,黄昏回来,还得弯腰往灶里添柴,煮一锅粗糙的玉米糊糊。 冬天的夜,屋外风透骨地凉,屋里炕热,可他常常是一身土灰、满手老茧地睡下。 村里人背地里嘀咕:“老魏贪便宜,捡了个祖宗回来。” 老魏被人当面调侃,也只是笑笑:“男人多干点活怕啥,她教孩子认字,比啥都强。” 时间久了,女人看着老魏早出晚归,心里也有点过意不去,便跟邻居学着烧饭。 虽然手艺不精,但饭桌上总算多了股热气。 两人虽无海誓山盟,却也没吵过一次架,日子就这么稳稳过了八年。 1979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女人收到一封南京寄来的信。 信纸泛黄,字迹娟秀,是母亲的笔迹,让她回南京恢复工作。 老魏这才知道,自己沉默寡言的妻子,竟是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 她的前半生,比小说还曲折。 大学毕业后,她嫁给大学恋人,日子本是琴瑟和鸣。 可1958年,因为曾经信仰过天主教,她被单位开除,六个月的胎儿夭折。 还没从丧子的痛苦中缓过来,就被判了六年刑。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丈夫与她离了婚。 出狱后,许燕吉无处容身,只好投奔在陕西的哥哥,为了落户,随便答应了老魏的婚事。 那时的许燕吉已经把婚姻看成一种避风港,不求轰烈,只求一处落脚。 恢复公职后,有人劝她给老魏一笔钱离婚算了,可是她摇头:“婚姻是契约,哪怕没爱情,也要守住。” 不久后,她把老魏和继子接到南京,为他们办了户口。 她带着老魏坐上火车,看长江大桥,看鼓楼钟声,看夫子庙的灯火。 她没孩子,就把继子当亲生养,送他读书、考大学。 继子也认她这个娘,逢年过节买她喜欢的桂花糖,生病时守在病床边。 许燕吉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却有细水长流的守望。 她像父亲笔下的花生,不张扬,却有内在的坚韧与温暖。 她和老魏的日子,证明了感情不必惊艳开场,真心和担当,才能让日子细水长流。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守住了对婚姻的尊重,对家庭的担当,也守住了一个读书人最根本的体面。 这样的故事,不轰烈,却足够动人……
2012年,一名41岁陕西男子被撞身亡,警方在他破旧的衣服里,发现了一张被血浸染
【48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