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的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项目通车。作为济南济泺路黄河隧道的延续工程,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建成通车使主城区与起步区之间的通行更加便捷,让两岸交通走廊“血脉”更加通畅。
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工程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片区,工程起自黄河隧道敞开段,通过两台4000吨重、直径为15.76米的盾构机以隧道方式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后,以明挖暗埋方式下穿石济客专及邯胶联络线,过科学城南边界路后出地面,继续向北直至国道G308。
项目采用双管双层隧道,双向六车道公铁合建方案,管片外径15.2米,项目全长4.38公里,其中隧道总长度3.23公里(含盾构段2.05公里)。上层道路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下层轨道交通采用市域铁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项目南接黄河隧道敞开段并毗邻鹊山,向北下穿鹊山水库,隧道装饰装修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及历史人文特点,以“鹊山烟雨,水光山色”为总体设计理念,选用“南山、北水”设计元素,隧道顶部以“泉城蓝”为底色,选取隧道中心段300米长度设计星空顶,赋予隧道独特视觉风格。
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项目盾构水域长达1550米,项目实现国内首次大型盾构无害化穿越一级水源保护地、以浅埋明挖基坑方式穿越运营高铁桥桩两项创新,填补了行业施工案例空白,盾构机顶部距离水库底部最薄处仅有12.6米,为保障施工安全,项目通过对鹊山水库地质、地层信息进行勘探,对“黄河号”“泰山号”两台盾构机的刀盘、冲刷系统等进行升级优化,研制应用“隔水帷幕”,确保施工期间土体稳定无渗漏。
在建设过程中,为确保2066环管片精准拼装,项目团队坚持用智慧管控实现工法突破,研发建造出5.0版超大直径盾构管片绿色智能生产线,实现了20余项关键技术革新,搭载清理、喷涂、3D检测等智能机器人设备,有效提升作业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同时,运用管片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建立模型驱动的数字化车间,实现了生产管理的专业化和集约化,切实做到质量优质、安全稳定、效益优良、技术创新、绿色生产。
项目在穿越石济、梓权铁路期间,通过多项措施,将对运营高铁的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实现国内首次以浅埋明挖基坑方式穿越运营高铁桥桩。建设期间,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共开展课题2大项7小项,申请国家授权专利11项,撰写论文10篇,并撰写《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大型一级水源地施工技术指南》,为后续同类型工程实施提供事实依据。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