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倒插门进了周家,连生三个女儿后,妻子劝他纳妾,左宗棠死活不肯,岳母说:“要是不纳妾的话,那就把我女儿休掉吧。” 道光十二年(1831年)的湖南湘阴,20岁的左宗棠站在周家大宅门前,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洗得发白的长衫。 这位日后平定新疆、位列封疆大吏的晚清名臣,此刻还是个囊中羞涩的穷书生。父亲早逝后,家中七口人全靠几亩薄田度日,连进京赶考的盘缠都凑不齐。 而与左宗棠自幼定亲的周家,却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父亲周衡在当地颇有声望,母亲王氏更是精明能干的当家主母。 当时的婚嫁讲究 “门当户对”,周家提出的 “入赘” 要求,在旁人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 左宗棠的好友胡林翼听说后,气得直拍桌子:“季高(左宗棠字)何等人才,岂能做上门女婿受此委屈!” 可左宗棠却看得通透,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功名未就前,何惜暂时低头?” 就这样,在一片议论声中,左宗棠抬着简单的行囊,走进了周家大门,成了湘阴城里人人议论的 “上门女婿”。 新婚之夜,红烛摇曳中,18岁的周诒端羞涩地递给左宗棠一首诗:“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襟期朗月行。” 这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早就听闻左宗棠的才名,丝毫没有轻视之意。而左宗棠看着眼前温婉贤淑的妻子,心中百感交集,提笔回赠:“一编烂熟灵均赋,差喜尘襟遇水仙。” 夫妻二人的缘分,就在这诗词唱和中悄然开启。 入赘周家后,左宗棠并没有像有些上门女婿那样谨小慎微,反而在岳父岳母的支持下,过上了 “半耕半读” 的自在生活。 周家特意为左宗棠开辟了一间书房,取名 “湘上农人”,左宗棠在这里潜心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尤其痴迷于地理和兵法。他常常在书房里一画就是一整天,墙壁上贴满了亲手绘制的地图,从塞北到江南,标注得密密麻麻。 婚后第三年,周诒端生下了大女儿左孝瑜,左宗棠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笑得合不拢嘴。他给女儿取小名叫 “阿瑜”,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女儿。 两年后,二女儿左孝琪出生,家里更热闹了。左宗棠虽然忙于学业,却从未忽略对女儿的疼爱,常常教她们认字画画。每当夕阳西下,周家院子里就会传出父女三人的欢声笑语。 之后,三女儿左孝琳出生,这下可把周家上下都乐坏了。三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围着左宗棠转,一口一个 “爹爹” 叫着,让他满心欢喜。 可就在这幸福的氛围中,一场家庭风波正在悄然酝酿。 三女儿出生后不久,周诒端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她本就体弱多病,连续生下三个孩子后,更是常常咳嗽不止,脸色苍白。 一天晚上,周诒端靠在床头,看着忙碌的丈夫,轻声叹了口气:“夫君,我这身体怕是难以再为左家延续香火了,不如 你就纳个妾吧。” 左宗棠摇头说:“夫人说的哪里话,我们夫妻情深,何必在乎这些?女儿们个个聪明伶俐,不也是我的好孩子吗?” 周诒端却坚持道:“我已写信给母亲,她也同意我的想法。” 原来,周诒端早就和母亲王氏商量过此事,作为妻子,周诒端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丈夫延续香火。 没过几天,岳母王氏就把左宗棠叫来谈话。这位平日里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此刻却板着脸,开门见山地说:“诒端身体不好,你也看到了。左家不能断了香火,我看隔壁村的张氏姑娘不错,勤劳本分,就让她给你做妾吧。” 左宗棠连忙起身作揖:“岳母大人,恕小婿难以从命。我与诒端情深义重,此生绝无二心。至于子嗣之事,顺其自然便好,何必强求?” 王氏一拍桌子,气冲冲的说:“你以为你是谁?连个子嗣都没有,将来怎么对得起左家列祖列宗?” 老太太越说越激动,指着左宗棠的鼻子训斥道:“我告诉你,这妾你纳也得纳,不纳也得纳!否则就把我女儿休掉吧。” 左宗棠解释说:“小婿并非不愿延续香火,只是纳妾之事关乎夫妻情义,不可草率。诒端与我同甘共苦多年,我怎能在她身体不好时另寻新欢?” 可王氏根本听不进去,她觉得自己是为了周家好,也是为了左宗棠好。在她看来,男人三妻四妾天经地义,延续香火更是头等大事。 见左宗棠执意不肯,老太太干脆放了狠话,说要么纳妾要么休妻,没得商量。 就在全家上下为纳妾之事闹得不可开交时,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过了段日子,周诒端的身体奇迹般地好转了,还被大夫诊断出再次怀孕。 左宗棠得知消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跑到岳母房中,说:“岳母大人,您看这不是天意吗?诒端又有身孕了,纳妾之事就不必再提了吧。” 十月怀胎后,周诒端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左宗棠给儿子取名左孝威。抱着襁褓中哭声洪亮的儿子,左宗棠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压力终于烟消云散。王氏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抱着孙子不肯撒手,之前的不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有了儿子之后,左宗棠和周诒端的感情更加深厚。周诒端后来又陆续生下了两个儿子,左孝宽和左孝勋,彻底打消了周家对香火传承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