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刘邦晚年时,其实最想除掉的人就是老婆吕雉,可又杀不了,背后原因很复杂。 弥留

刘邦晚年时,其实最想除掉的人就是老婆吕雉,可又杀不了,背后原因很复杂。 弥留之际的刘邦,躺在未央宫的龙榻上,看着窗外摇曳的烛火,恍惚间又回到了沛县起兵的岁月。那时候的吕雉,不过是个操持家务的妇人,谁能想到多年后,这个女人竟成了他心头最大的隐患。刘邦咳了几声,将樊哙唤到跟前,低声下令:“即刻带兵去杀了吕雉。”可话刚出口,他又闭上了眼睛,手无力地垂落在床榻边——这道命令终究没能真正下达。 刘邦,四十岁还是沛县的泼皮亭长,赊酒喝、骗狗肉,吕雉嫁给他时,他连像样的聘礼都拿不出。可这女人跟着他遭了大罪:刘邦犯事跑路,她被抓进大牢受审;楚汉争霸时,她和公公被项羽掳走,当了两年人质,项羽威胁要煮了她爹,刘邦还嬉皮笑脸说“分我一杯羹”。那时候的吕雉,眼里只有“丈夫”,哪怕受辱也没怨言。 可刘邦当了皇帝,一切都变了。 他宠上了戚夫人,那女人能歌善舞,枕边风一吹,刘邦就想废了吕雉的儿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当太子。吕雉这才醒过神来——光靠夫妻情分活不了,得攥住权力。她找张良出主意,请来了“商山四皓”辅佐刘盈,硬生生把太子位保住了。这时候的吕雉,早不是沛县那个只会洗衣做饭的妇人,她的指甲缝里,已经沾了政治的血。 刘邦想杀吕雉,不是一时兴起。 他看着吕雉在朝堂上跟大臣们议事,看着她提拔自己的哥哥吕泽、吕释之,看着妹夫樊哙对她言听计从,后背就冒冷汗。这女人太懂人心,萧何、曹参这些老臣,明着效忠刘邦,暗地里却跟吕雉往来密切——他们知道,太子刘盈软弱,将来能镇住场子的,只有吕雉。 更让刘邦忌惮的是戚夫人。 这宠妃天天哭着求刘邦“保全母子性命”,刘邦也清楚,自己死后,吕雉绝不会放过戚夫人。他试过保护:封刘如意为赵王,派耿直的周昌去当国相,可他心里明白,这都是杯水车薪。吕雉连“商山四皓”都能请动,一个周昌挡得住吗? 可真要杀吕雉,刘邦又怕。 他打了一辈子仗,才把天下攥在手里。功臣们个个不是善茬,韩信、彭越都被他杀了,剩下的萧何、陈平,看着恭顺,心里都有小算盘。刘盈才十六岁,见了血都发抖,要是没了吕雉,这些人会不会反?会不会把刘家天下掀翻? 樊哙的事最能说明刘邦的矛盾。 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也是吕雉的妹夫,跟着刘邦从沛县杀出来,鸿门宴上还救过刘邦的命。可刘邦病重时,有人说“樊哙跟吕雉串通,等陛下百年后要杀赵王母子”,刘邦立马急了,派陈平、周勃去砍樊哙的头。 可他又特意嘱咐“别当场杀,押回来见朕”。 他哪是想亲自杀樊哙?不过是想敲打吕雉——你男人的人,朕说动就能动。可陈平多精啊,知道刘邦快不行了,杀了樊哙就是得罪吕雉,干脆把人捆了慢慢押,等走到半路,刘邦驾崩的消息就来了,樊哙顺顺当当回了长安,吕雉还得谢陈平。 刘邦死前最后那几天,大概是想通了。 他召来吕雉,问“萧何之后,谁能当丞相?”吕雉答“曹参”。又问“曹参之后呢?”答“王陵,可他太直,得让陈平帮着”。刘邦点点头,没再说杀她的事。他知道,自己选的继承人撑不起江山,只能把这副烂摊子丢给吕雉——这个既能跟他共患难,又能替他镇住豺狼的女人。 公元前195年,刘邦咽了气。 吕雉没哭,第一件事就是秘不发丧,跟审食其商量“要不要把功臣们全杀了”。后来听说是怕乱,才没动手。但对戚夫人,她没手软——砍了手脚,挖了眼睛,扔进厕所,叫“人彘”。刘盈见了,吓得大病一场,说“这不是人干的事”,从此不理朝政,二十三岁就死了。 吕雉就这么临朝称制,成了汉朝实际上的掌权者。 她封吕家的人当王,把军权攥在手里,朝堂上谁说不字就撸谁。可她也不傻,沿用刘邦的政策,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天下倒也安稳。司马迁写《史记》,给她单独立了“本纪”,跟皇帝一个待遇,可见她的能耐。 直到吕雉死,吕家的人想夺权,被周勃、陈平联手剿灭,刘家的天下才又回来。 回头看刘邦那道没下达的杀令,哪是杀不了?是不敢杀,不能杀。 他这辈子最懂“权衡”:杀了吕雉,可能保不住儿子,保不住江山;留着她,可能害了戚夫人,却能让汉朝稳住。在帝王眼里,夫妻情分、美人眼泪,终究抵不过江山重。 而吕雉呢?她从弃妇熬成掌权者,靠的不是刘邦的爱,是自己的狠。可她护了刘家的江山,也壮大了吕家,最后落得个“诸吕被诛”的下场。这对夫妻,一辈子互相利用,互相忌惮,到死都在权力的棋盘上较劲,连黄泉路上都不得安生。 说到底,封建王朝的皇权就是杯毒酒。喝了它,父子能反目,夫妻能成仇,再深的情分,也经不住权力的熬煮。刘邦和吕雉,不过是这杯毒酒下,最典型的两个牺牲品。 信息来源:本文内容参考《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高后纪》等史料,结合对汉初政治格局及皇权与外戚关系的研究整理而成。

评论列表

云淡风轻
云淡风轻 3
2025-08-10 13:26
人家在老公起兵时就觉醒了,要不能熬到戚夫人出头的时候,再说刘邦起兵的时候吕家出了大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