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护士二战嫁中国兵不回国一生为日军赎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

玉尘飞啊 2025-08-09 13:29:16

日本女护士二战嫁中国兵不回国 一生为日军赎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5年8月的牡丹江,江水涨得跟发疯似的,浑浊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往岸上扑。 20岁的伊藤郁子被日军院长用军刀顶在后背上,一步一步往江边撵。 她后头是两千多个日本伤病员,有拄着拐棍的,有被护士搀着的,全被院长带着跑到了江边,结果发现没路可走了。 这姑娘三个月前刚从日本盛冈市的红十字会护士学校毕业,就被派到中国东北。 眼下看着院长红着眼珠子,举着东洋刀在岸边转悠,逼着大伙往江里跳,她腿肚子直打哆嗦。 江水“咕嘟咕嘟”地吞人,就跟下饺子似的,有人被刀背砸着腰踹下去,有人被哭喊着推下去。 这时候瞅见院长的刀就要轮到自己,突然瞧见顺水漂过来一块大木头,赶紧扑过去抱住,一头扎进了江里。 她咬着牙想,日本人造的孽太多了,自己要是就这么死了,连赎罪的机会都没有。 就这么跟浪头较了三个多钟头的劲儿,等她手脚并用地爬上岸,太阳都快落山了。 江边早就没人影了,就剩几件被水冲得飘来飘去的白大褂。 她找了块破布裹住身上的伤口,看见路边有逃难的人,混在人群里往前走。 饿了就捡人家扔的红薯皮啃,渴了就捧路边的雨水喝,走了两天两夜,总算碰上了一支解放军的医疗救护队。 救护队的战士打量她半天,看她那副模样不对劲,就过来搭话。 她只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就指着自己破破烂烂的护士服碎片比划,说自己是护士。 战士们瞅了她老半天,没把她当坏人,反倒把自己带的干粮分了一半给她。 就这么着,伊藤郁子留在了牡丹江野战医院。 她在医院里记性好,学东西也快,没多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了。 有一回前线送下来一大批伤员,医院的血库告急,她撸起袖子就说自己是O型血:“抽我的!”连着三天,她献了四次血,救了17个战士。 后来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来看伤员,听医院院长说了她的事儿,拉着她的手说:“你这姑娘,是日本的女中豪杰,更是咱中国人的好同志。” 1950年,她被调到了山西康复医院。 医院里有个叫宗序定的军官,是如皋人,在战斗中伤了腰,已经躺了快半年了。 伊藤郁子负责给他换药,这人话不多, 可她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总悄悄帮她把药瓶摆得整整齐齐的。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好上了。 那时候中国人跟日本人结婚还是件新鲜事儿,有人劝她:“日本那边条件好,你回去吧。” 她摇摇头,指着病房里的病人说:“我走了,他们咋办?再说,我舍不得他。” 1954年,她跟着宗序定回了如皋,在县医院当外科护士。 如皋的老百姓实在,看她对病人上心,都喊她“伊藤护士”。 三年自然灾害那会儿,食堂顿顿都是红薯面窝头,她看见病房里有个农村来的大爷,天天啃着自带的硬饼子,咳得直不起腰来,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托人去市场买了点小鱼,熬成汤端过去。 县长魏志田知道这事儿后,拎着红糖、鸡蛋、猪油来医院,往桌上一放:“伊藤同志,你得把自己照顾好,要不咋救更多人?这东西限你一周内吃光,不许给别人!” 她看着那些东西,眼泪噼里啪啦直掉。 十年动乱那阵子,有一群戴红袖章的人闯进医院,扯着嗓子喊要揪“日本特务伊藤郁子”。 她正给病人换药呢,吓得手里的镊子都掉了。 这时候病房里的病人、旁边的医生护士“呼啦”一下全围了过来,挡在她前头,院长也站出来了:“伊藤是有功之臣,谁也不能动!”那伙人被堵在门口,骂骂咧咧地走了。 1972年中日建交,她终于能回日本探亲了。 到了日本,84岁的老母亲抱着她哭了整整一天,求她留下。 日本外相大平正芳也找她谈话,说政府能给她分最好的房子,安排专人照顾她:“回来吧,这儿才是你的家。” 她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头发,心里酸溜溜的,可夜里躺在床上,总想起如皋的病房,想起宗序定给她留的热窝窝头,想起那些喊她“伊藤护士”的病人。 她跟母亲说:“中国有我的丈夫,有我的女儿,有我救过的人,我走了,他们咋办?我不能再让一家人分开了。” 1973年除夕前,她回到了如皋,一进家门,宗序定正站在门口等她。 后来日本红十字会又寄来表格,说能安排她和女儿回日本定居,她看都没看就寄回去了,只写了一句话:“我爱日本,可我更爱中国,我的心在这儿。” 1994年,宗序定走了,她把他的照片摆在床头,天天擦得干干净净的。 2016年冬天,她在医院里闭上了眼,享年92岁。 伊藤郁子年轻的时候在江里差点淹死,中年时候在动乱里差点被斗,老了又远离故土。 可她走的每一步,都透着想要报答中国人的决心。 她用一辈子的行动证明,善良和赎罪不分国界,真心实意总能换来最温暖的回应。 (信源:日本女护士二战嫁中国兵不回国 一生为日军赎罪——扬子晚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