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反击战前夕,毛主席对张国华说:也许我们打不赢印度,西藏就被印度占领了,但总有

玉尘飞啊 2025-08-09 12:28:23

中印反击战前夕,毛主席对张国华说:也许我们打不赢印度,西藏就被印度占领了,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2年秋天,中印边境的山风里都带着股子火药味儿。 印度军队在争议地段折腾了好些年,从偷偷摸摸占块草甸子,到明目张胆修碉堡架机枪,把当年英国人乱划的”麦克马洪线“当成圣旨,一步步往中国地界挤。 咱们这边不是没给过机会,周恩来总理写信给尼赫鲁谈和平解决,地方干部带着藏族老乡主动后撤 可尼赫鲁那届政府偏觉得新中国刚打完抗美援朝,骨头软了,再加上美苏在背后递话撑腰,愣是把谈判的路全堵死了。 10月6号,中央下了决心:不能再退了,得让对方知道咱们的底线。 8号夜里,中南海颐年堂的灯一直亮到后半夜,毛主席和几位老帅围着地图直叹气。说到兴头上,毛主席突然扭头问刚从西藏赶回来的张国华:“老张啊,听说印度兵挺能打?这一仗咱们打得赢不?” 张国华脸膛晒得黝黑,军帽檐下的眼睛亮得像星星:“主席您放一百个心,保准打得赢!” 毛主席点点头,又补了句实在话:“要是真没打赢,不怪天不怪地,就怪咱们本事还不到家。但西藏是中国的地盘,铁板钉钉的事儿。就算一时被占了,总有一天咱得亲手拿回来。” 这话当时听着像句实在的表态,后来才知道,里头藏着多少心思——那时候新中国刚建国十年,工业基础薄,西藏的路更是难走,运炮弹都得靠牦牛和卡车在悬崖边儿上挪。 可张国华心里有数,他10月13号到拉萨,当天就把军区的人全叫到会议室,摊开地图用红铅笔圈住克节朗:“毛主席说了'扫了它'!现在全国都盯着咱们,党员就得带头冲,这仗只能打好,不能打砸了!” 那时候西藏的条件苦啊,要往前线送50车炮弹,190公里的路一半是坑坑洼洼的土道,另一半是拿凿子在悬崖上抠出来的便道。 地方干部侯杰接了任务,连夜把藏区的牦牛队、卡车司机全招呼起来。 藏族老乡牵着牦牛,脖子上的铜铃叮当响;司机们裹着老羊皮袄,车灯在山路上晃出一道光。 没人喊累,也没人怕黑,就想着赶紧把炮弹送到战士手里。 总参一开始想稳着来,先打掉印军一个营试试水。 毕竟那时候对印军底细不清——两年前在缅甸打国民党残军,上万人出去没全歼过敌人;叶剑英元帅看过印军演习,坦克飞机呼呼往上冲,看着挺唬人。 可张国华在前线蹲了好几天,越看越觉得能打大的。 他带着参谋在麻麻村的山头上爬来爬去,指着地图跟人说:“你们瞧,印军第7旅看着是王牌,其实跟串蚂蚱似的,据点之间隔着大沟,咱们从两边一插,再断他们的后路,保管能一锅端。” 这话传到毛主席耳朵里,老人家就说了句:“他在前线,让他打。打不好?重来就是!” 就这么一句话,前线战士们走路都带风。 10月20号天还没亮,克节朗的山坳里突然炸响炮声。 藏字419部队的战士跟下山的猛虎似的——155团从右边猛插,154团左边佯攻吸引火力,最绝的是157团,硬是摸着没路的陡崖爬到印军屁股后头。 印军哪见过这阵仗?电话线被切断了,弹药库被端了,一个个据点成了孤岛。 原计划打三天的仗,不到一天就结束了。 印军王牌第7旅全军覆没,旅长达尔维准将躲在草窠子里,最后还是被咱们的战士揪了出来。 接着部队一路打到达旺,那地方可不简单,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老家,藏民心里的圣地。 战士们进驻的时候,特意把寺庙里佛像擦得锃亮,连门槛都没踩脏。 老乡们端着酥油茶从屋里跑出来,有的抹眼泪,有的笑出声:”可算把解放军盼来了,往后能睡安稳觉喽!“ 中央军委的嘉奖令一开始就写了“初战伟大胜利”,后来又加了句“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 后来才知道,这八个字是毛主席亲自加的。 战士们把嘉奖令揣在怀里,行军的时候贴着胸口,浑身都是劲。 现在回头看,毛主席那句“也许打不赢”可不是泄气话。 他把困难全想到了:印度兵有坦克有飞机,咱们刚进藏不久,补给线长;印军军官照着英国教材指挥,咱们战士大字不识几个。 可张国华敢打,是因为他在前线摸爬滚打了半个月,知道印军据点之间隔着大沟,知道牦牛能在悬崖边儿上走,知道藏族老乡会把最后一口酥油茶递给解放军。 这一仗打完,毛主席说:“至少能让印度消停十年”。 后来才知道,这一消停就是六十多年。 现在的中印边境,印度还在增兵,修公路建哨所. 可咱们腰杆更硬了——西藏军区的高原演习一年比一年多,运炮弹的车从卡车换成了装甲车,牦牛队虽然还在,可战士们的钢枪更亮了。 1962年的战士们在悬崖边爬,现在的战士们在雪地里练;那时候的老乡牵牦牛送炮弹,现在的藏族青年开着卡车运物资。 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西藏永远是中国的地盘,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信源:首战克节朗,我军为何能全歼印军王牌旅)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