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群红卫兵打着“打倒鬼神论”的口号挖了蒲松龄的墓!打开棺椁后,发现棺内合葬一男一女,陪葬的只有一部已经碳化的书籍,不见金银寒酸至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6年,山东淄川蒲家庄东南那片老松林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群红卫兵举着“打倒鬼神论”的标语冲进蒲松龄墓园,抄起铁镐就砸那块雍正三年立的老墓碑。 “哐当”一声,石头渣子崩得满地都是,跟下冰雹似的。 他们觉着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就是搞封建迷信,更琢磨着大作家坟里肯定藏着金银财宝。 领头的年轻人抄起铁锹在坟南边刨了个窟窿,钻进去就撬棺材。 可等棺盖一掀,所有人都傻了眼——两具人骨就那么搁着,棺木薄得能透光,陪葬的东西寒酸得让人心酸:几枚刻着“蒲氏松龄”的印章,一个锡酒壶磨得锃亮,还有酒盅、旱烟袋、念珠,连个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最可惜的是头骨底下压着本泛黄的书稿,看着像《聊斋》手稿,刚露出来就被风卷走了,纸片儿飞得满天都是,再也拼不起来。 幸好当时故居管理委员会的人听见动静赶了过来,趁人不注意把散落的印章、酒壶这些小物件收了起来,现在这些东西都摆在蒲松龄纪念馆玻璃柜里。 蒲松龄这一辈子穷得叮当响,19岁考秀才那会儿牛得很,县考府考道考全第一,十里八乡都传“神童蒲留仙”。 可谁成想,这“神童”往后考了五十多年,直到71岁才捞着个岁贡生的虚名——搁现在说就是个“优秀毕业生”,连个正经官儿都没当上。 他老婆刘氏天天挎着竹篮去地里挖野菜,煮一锅清汤寡水的菜粥,全家老小喝得直打嗝。 蒲松龄自己呢,只能去有钱人家当“坐馆先生”,说白了就是给孩子当家庭教师。 他冬天裹着件补丁摞补丁的棉袍,手里攥着个铜烟袋,蹲在灶台前批改文章。 教完书就蹲在村口大槐树下,跟卖豆腐的、挑货郎的、说书的老头儿唠嗑。 谁讲个狐仙鬼怪的事儿,他立马掏出小本子记,嘴里还念叨:“再说说,那狐狸后来咋着了?” 有人笑话他“酸秀才玩歪门邪道”,他就嘿嘿笑:“您别瞧这鬼狐事儿,里头藏着真道理。” 就这么记了四十多年,他写出了《聊斋志异》。 别以为这书光讲鬼,我跟您说,里头全是人间的事儿。 《促织》里皇帝爱斗蛐蛐,底下当官的就逼老百姓抓,有个叫成名的老实人,为了一只蛐蛐把房子都卖了,儿子差点儿丢了命——这哪儿是写虫子?分明是骂当官的心狠。 《席方平》更绝,他爹被贪官害死,席方平跑到阴间告状,结果阎王判官都收黑钱,把他打得半死——这阴间不就是阳间的翻版? 他不光写小说,还写了上千首诗、几百篇文章,连俚曲都写了十四种,加起来六十多万字。 毛主席当年在延安就跟人说:“蒲松龄写鬼狐,其实是替老百姓说话。骂贪官、反压迫,不敢明着说,就借鬼狐的嘴。”这话搁现在看,一点儿不假。 要说巧不巧,2023年网上火了一首《罗刹海市》,那歌词“马户不知道自己是驴,又鸟不知道自己是鸡”,就是从《聊斋》里《罗刹海市》化出来的。 这歌一火,好多年轻人都跑去翻《聊斋》,才发现原来三百年前的老书,放到现在一点儿不过时。 现在再看蒲松龄的墓,那座1979年重刻的墓碑立在那儿,茅盾题的字苍劲有力。 旁边的纪念馆里,当年从墓里捡回来的印章、酒壶泛着包浆,玻璃柜里的老物件安静地躺着,好像在说:“看,我没被忘了。” 这些年当地没少下功夫保护,2020年蒲松龄纪念馆重新装修,展柜换成了防紫外线的,墙上挂着复原的《聊斋》插画,连讲解员都能把“促织”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您说蒲松龄图个啥?他图过官吗?图过钱吗?他要的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把看到的苦乐写下来。 就像《聊斋》里说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蒲松龄写了一辈子鬼狐,其实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守住良心,做事要讲真话。 这道理,不管过多少年,都管用。 信源:文化山东丨为百姓执笔——灯塔党建在线
1966年,一群红卫兵打着“打倒鬼神论”的口号挖了蒲松龄的墓!打开棺椁后,发现棺
玉尘飞啊
2025-08-09 11:28: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