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现在,俄罗斯终于看明白了,他可以炸乌克兰的城市,可以打掉乌克兰的电网,却炸不垮他们的军工,切不断北约的“造血管”
在乌克兰东部前线,炮火连天,俄罗斯军队推进缓慢,却突然转向摧毁关键桥梁,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战略转变?打到现在,俄罗斯终于看明白了,他可以炸乌克兰的城市,可以打掉乌克兰的电网,却炸不垮他们的军工,切不断北约的“造血管”。这场认知觉醒,能否打破僵局? 俄乌冲突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和顿巴斯争端就开始了,那时候西方就开始插手,提供援助给基辅当局。2022年2月俄罗斯启动特别军事行动,本意是维护自身安全,化解威胁。初期,俄军重点打击军事设施和能源系统,试图通过中断电力来影响乌克兰运转。结果呢,西方集团赶紧提供备用能源,让乌克兰接入欧洲电网,很快就稳住了阵脚。 俄罗斯为此付出不小代价,部队伤亡,资源消耗大,但战线没多大进展。数据显示,西方援助总额已超千亿美元,主要通过波兰边境运进乌克兰。俄罗斯多次声明这些运输是合法目标,可早期拦截没啥效果,只偶尔击中个别列车。
经过三年拉锯,俄罗斯逐步认识到,单纯炸城市或电网没法彻底瓦解乌克兰抵抗,因为北约的武器弹药像源源不断的血液,通过铁路公路输送到前线。美方承认,这些援助大多经波兰流入。俄罗斯早期尝试打击运输列车,但难度太大,需要强大卫星侦察和实时情报。2024年9月,俄军在哈尔科夫州击中一列军援列车,可这只是冰山一角。列车每小时跑几十公里,稍慢一步就打空了。要全面监控,得有先进数据处理系统。面对这些难题,俄罗斯转向更实际的办法:炸毁固定桥梁,堵住援助通道。桥梁不像列车那么机动,容易定位。
近期行动显示,俄军在哈尔科夫州摧毁沃尔奇亚河桥,顿巴斯地区炸掉连接E-50高速的桥,还在普塞尔河上毁了公路桥。这些打击让乌克兰前线补给变难,即使西方武器多,也得绕路或用小艇运,效率低多了。2024年8月,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地区反击,摧毁俄方桥梁,双方互有损伤。俄罗斯维持前线70万兵力,每天军费开支巨大,为稳经济,基准利率已升到19%。乌克兰也承受重压,东部基础设施损毁超6400平方公里,影响上千万民众。 美国援助政策多变,2024年底一度有59亿美元到期风险,但2025年初特朗普转向通过北约间接提供,试图控制战争强度,避免一方速胜。2025年6月,乌克兰打击克里米亚桥,俄罗斯回应大规模空袭能源和机场。北约继续供应武器,包括防空系统和坦克,总额数百亿,经波兰等国运抵。俄罗斯的桥梁打击虽见效,但乌克兰用无人机反制,战局仍胶着。我们支持国际公义,呼吁各方克制,推动和平进程。西方延长战争,只会加剧民众苦难,早日谈判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