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个德国人匆匆抵达北京机场,当安检打开行李箱,看到一堆灰扑扑的脏衣服,当即就把人请到了休息室,德国人抱怨:“中国人太霸道了!”
北京首都机场的安检通道前,特鲁茨·冯·许德林拖着行李箱的手指微微发颤。
这个西德鲁奇公司派驻兰州的设备检验员此刻正强装镇定,额头渗出的细汗直接暴露了内心慌张。
当安检员示意开箱时,堆积的脏衣物散发出的霉味扑面而来,就连毛衣领口上也结着油垢,裤腿上沾满黄沙,两条手帕沾着可疑的灰色粉末。
这些看似邋遢的生活用品,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谍报工具。
在1964年中国原子弹成功试爆后,美国中情局启动"脏衣计划",专门搜集沾染核爆尘埃的衣物。
而兰州作为距核试验基地最近的大城市,也就成为放射性尘埃飘散的重要区域。
许德林以检验员身份作掩护,每天穿着特制布料制成的衣物在核尘埃富集区活动,用鱼竿状水文仪测量黄河水流,甚至将擦拭过地面的手帕悄悄收藏。
公安部门早在半年前就锁定这个行为怪异的外国专家,他频繁出现在九福台山峰等高敏感区域,用长焦镜头拍摄军事设施的画面被暗哨全程记录。
更蹊跷的是他从不换洗的衣物,服务员曾想帮他清理衣柜里发霉的衣物,却遭到激烈阻拦。
这些反常举动引起兰州公安局侦查员张文奇的警觉,经放射性物质检测,衣物纤维中确实含有与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相同的钚-239同位素。
在1966年8月,一封来自西德的情报指令伪装成家书,戈贝尔的女秘书用"代洗脏衣"的暗语指示行动。
公安部当即成立专案组,发现许德林与美国驻德情报站存在资金往来。
为摸清整个间谍网络,侦查人员对其实施24小时监控,意外截获寄往英国同伙乔治·瓦特的罐头包裹,而商标内侧藏着"向国际法庭控诉中国"的密令。
1967年12月12日深夜的收网行动堪称一绝,公安部提前协调民航系统,将许德林从兰州到北京的航班调整为无法转机的夜航班次。
当CA136次航班降落时,二十名便衣警察已控制整个候机楼,在查获的行李箱夹层里,除了72页加密情报和核设施地形图,最关键的证据是那包用真空袋密封的脏衣。
经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检测,附着其上的放射性尘埃浓度超出自然本底值380倍。
这场持续两年的跨国谍战最终牵出三个国家的间谍网络,除主犯许德林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外,同案犯英国工程师乔治·瓦特因携带核污染老鼠出境获刑三年,而西德籍情报传递员迪卡特被驱逐出境。
案件侦破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加强涉外人员审查制度,并在全国重点区域增设放射性物质检测站。
如今北京机场的核辐射监测仪,仍能检测到当年这场惊心动魄的谍战留下的技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