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一直都是太平天国的劲敌。两大营并非不堪一击,反而有种特别强大的感觉,是悬挂太平天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起两大营,许多人都认为是不堪一击,东王杨秀清压根没放在眼里,故而先选择北伐与西征,最后才打垮两大营。那么,事情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 客观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认识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究竟是什么水平呢?我们用事实说话,两大营是太平天国的劲敌。 1853年3月,太平军进入南京,改名为天京,在江南立足。旋即,向荣率17000兵马驻扎在孝陵卫附近,组建江南大营。琦善率一万余人在扬州城郊,组建江北大营。 两大营兵力多少呢?组建之初大约在3万人左右,主要是八旗、绿营,以及向荣与张国梁招募而来的“捷勇”,晚清名将冯子才就来自江南大营,直属上司是张国梁。 两大营究竟如何,强还是不强,得用事实说话。东王九千岁杨秀清,是否轻视两大营,才分兵北伐与西征呢?杨秀清很畏惧两大营。 江南大营如何来呢?向荣组建,他们从广西一路跟着太平军来到南京,杨秀清甩都甩不掉,也无法在中途歼灭向荣主力。要要只带,向荣的兵马,也才一万多而已。 能从广西一路跟着来到南京,而且直接驻扎在孝陵卫,大营与天京城最短的距离不足一千米,说话大声一点都能听得见。如此看,江南大营并不弱,否则杨秀清岂能容忍他们在身边呢? 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江南大营不是卧榻之侧,简直就是直接躺在一张床上,杨秀清就是搞不定他们。就凭这一点看,江南大营并非不堪一击。 当然,江南大营也未必说得上十分强大,只能说与太平军各有优缺点,谁都奈何不了谁。如果江南大营真的很差,啥本事也没有,还能两次组建,前后驻扎长达7年,岂不是说太平军更差吗? 相对江南大营而言,江北大营战斗力略差,却也不是不堪一击。太平天国北伐为何不走运河,而是选择陆路?无非就是江北大营堵住了运河,太平军过不去。 杨秀清3次增援北伐,也全部是陆路,没有走运河。再则,为了救援北伐,杨秀清被迫放弃扬州。因为,扬州一直被江北大营围攻,太平军难以坚守,且兵力不足,只能把守军调出来,然后让曾立昌带着去增援林凤祥。 两大营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北伐,同样也影响西征。湘军为何能崛起?还不是关键时刻江南大营进攻天京,杨秀清被迫调西征军回来勤王,给了湘军发展壮大的机会。 1856年3月,石达开围困南昌,杨秀清调兵回来一破江南大营,让曾国藩死里逃生,西征转入防守。旋即,由于江南大营主力尚在,杨秀清派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东征,太平军被张国梁挡住,无法进入江浙。 一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只是打了击溃战,清军主力尚存,杨秀清也无法集中全力西征。如此,秦日纲受挫金坛、丹阳的同时,石达开因兵力不足,在武昌被胡林翼击败,连蒋益澧这一关都过不了。 1858年,和春、张国梁再次组建江南大营,德兴阿组建江北大营。陈玉成和李秀成为了摧毁两大营,花费了太多精力,投入太多资源。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然后乘胜东征力求歼灭主力,结果虽说达到目的,但湘军已经杀到了安庆。 客观看待历史,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并不差,是悬挂在太平天国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严重束缚了太平军的手脚,让杨秀清、陈玉成、李秀成十分忌惮。 那么,为何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给别人的感觉很差,不堪一击呢?湘军是最后的胜利者,潜意识中许多人都认为是湘军灭了太平天国,没有湘军就没清朝,殊不知湘军只是摘桃而已。 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还是很有战斗力,跟太平军各有千秋。从金田起义开始,向荣、张国梁就一直跟在太平军后面行动,杨秀清奈何不了他们,清军也搞不定太平军,谁也别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