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侯冰玉通讯员张晓华
有一种“良性”的妇科肿瘤,竟然比恶性肿瘤还凶险?因为,它可以从子宫一路钻到心脏!河南省人民医院妇科专家提醒,绝经前的女性,如果影像检查发现盆腔静脉至下腔静脉内有长条状占位性病变,要高度警惕这种致命的“良性肿瘤”。
心脏惊现22厘米瘤栓
近日,再次见到洪女士,河南省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罗穗豫很难与8年前初次见面的她联想起来。那时的洪女士盆腔多发巨大肿块合并心脏占位,超声屏幕上随心跳摆动的“死亡舌状物”,让年仅40岁的她面色憔悴。而现在的她面色红润,说起女儿今年的高考成绩喜笑颜开。
8年前,一根22厘米的瘤栓,从洪女士的子宫一路向上“爬”,直接钻入了心脏。“右心房内,一个舌状瘤体,随着心跳节律吞吐,不时逼近心脏瓣膜!我们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回想起8年前会诊时的超声影像,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冰记忆犹新。
一旦瘤体把血流通路“堵死”,随时可能引起猝死,根本来不及抢救。“太罕见,太凶险!”全国学术交流会上,当妇科团队展示这根取出的瘤栓图片时,屡屡引起同行们的惊叹。
国内外不到300例的挑战
在洪女士的盆腔内,医师组还发现了多个巨大肿块,最大的直径达二三十厘米。这些病灶,让洪女士一年来月经淋漓不净,身体每况愈下。多方就诊,却迟迟下不了诊断。
“高度疑似脉管内平滑肌瘤侵入心脏!”罗穗豫捏了一把汗,立即向妇产科主任王悦汇报。妇科主任王悦团队,妇科副主任王朕华团队,心脏外科赵健主任医师团队,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主任张加强团队,医学影像科赵冰副主任医师,血管外科符晓阳主任医师团队……近10名多学科高年资专家共同为洪女士会诊。
看起来,脉管内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侵入心脏的,则极其罕见,猝死风险极高。8年前,国内外报道的病例不到300个。专家们会诊认为,洪女士病情紧急,手术迫在眉睫。
手术方式的选择,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次完成,还是分期完成?经文献检索,当时国内外报道的近300例病例中,以二期手术的成功案例为主。
但洪女士心脏内的瘤体位置太关键,随时可能脱落引发猝死,一次完成手术明显更安全。而一次完成手术,需要妇科团队先切除盆腔巨大肿瘤,并把瘤体的“尾巴”固定住。
与此同时,心脏外科团队要建立体外循环,把全身血液引流到人工心肺机(ECMO),在低温诱导心脏停跳的保护状态下,迅速切开右心房,完整切除瘤栓,再完成心脏的精细缝合与复跳。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风险高。
手术挑战一次根治
经仔细权衡、与洪女士一家反复沟通,专家团队决定:选择更具挑战性的一次性根治手术。术中,妇科手术团队精密操作,完整切除了巨大盆腹腔肿物,并用特制血管钳夹住脉管瘤体末端,为心外科团队的操作奠定基础。
为预防心脏内肿物意外脱落栓塞血管,赵冰在术中应用经食道彩超,实时监测下腔静脉和心腔内的肿物。心脏外科赵健携体外循环团队立即建立体外循环,从右心房顺利取出了瘤栓,整个手术出血仅400毫升。经测量,切除的盆腔肿瘤直径达30厘米,相当于妊娠七八个月的子宫大小。
22厘米长的瘤栓,在医学界属于罕见的病例标本。术后,专家团队随访8年,没有发现复发迹象。王悦提醒,脉管内平滑肌瘤好发于绝经前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6岁,常合并子宫肌瘤或既往有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手术史。如果影像学发现,从盆腔静脉至下腔静脉内有长条状占位性病变,或右心房内占位性肿物随心动周期运动,首先应考虑脉管内平滑肌瘤,尽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