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4年,美军B-29轰炸机把日本炸得面目全非,日本人竟然放飞10000个带着

1944年,美军B-29轰炸机把日本炸得面目全非,日本人竟然放飞10000个带着炸药的纸糊气球,飘过太平洋炸死了6名美国人,美国的做法让日本以为气球炸弹计划失败,多年后得知真相追悔莫及。 1944年的日本,天上天天过美军的B-29轰炸机,成都起飞的、塞班岛来的,轮着番儿炸。 日本军方想打回去,可远程轰炸机造不出来,航母编队被美军堵在太平洋里,根本靠近不了美国西海岸。 眼瞅着本土被炸得稀巴烂,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整个国家像被按在地上揍,憋着一肚子火没处撒。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荒川秀俊的气象学博士站出来了,这人捧着一叠气象图找到军方,说有个招儿能打到美国本土。 啥招儿?放气球,听着像天方夜谭,他说太平洋上空一万米左右有股稳定的西风,能把气球往东吹,一路飘到美国去。 在气球上吊上炸弹,等飘到地方再炸,这就等于远程报复了。军方一听,死马当活马医,管它靠谱不靠谱,先试试再说,这就有了后来的“飞象行动”。 荒川秀俊设计的气球直径得有10米,光靠普通纸可不行,得结实还得防点水,日本人就用桑皮纸,韧性特别好,再用柿树汁熬的胶泡一遍,纸就不容易透水了。 可光这样还不够,还得让纸更结实,他们发现用辣椒根泡过的纸强度能翻倍,就给这纸起了个名儿叫“糯米纸”。 这下可好,全日本都动起来了,成年男人差不多都上了战场,造气球的活儿就落到妇女、孩子、甚至艺妓头上。 电影院里的椅子全拆了,成了临时车间,相扑馆也腾出来堆材料,老太太带着小姑娘坐在地上糊纸,学生放学就去捡辣椒根。 那阵子日本街头,老太太们见面不聊家常,先问“你家辣椒根交了没”,连学校都停课让孩子去地里种辣椒,就为了凑够做气球的材料。 每个气球下头都挂着个吊篮,里面除了150公斤的炸弹和俩小燃烧弹,还有30个沙袋。 这沙袋是关键,荒川秀俊算准了,气球飞高了就放点儿氢气降下来,飞低了就扔个沙袋升上去,得让它一直在一万米左右的西风带里飘。 按他的算法,这气球能以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的速度飞,四五天就能到美国的俄勒冈、华盛顿这些地方,到时候定时器一炸,炸弹掉下去,事儿就成了。 1944年11月1号那天,天刚亮,日本千叶、茨城这些靠海的地方就热闹起来了。 军官们站在高坡上挥着军刀,喊着“升空”,几千个大纸气球呼呼地往上飘,白花花一片遮了半边天。 底下那些糊气球的妇女孩子,有的哭有的笑,觉得这一下就能把美国炸开花,自家男人就能早点回家了,日本军部还特意派大官去神社烧香,求这些气球能“马到成功”。 可左等右等,美国那边一点儿动静没有,报纸上没提,收音机里也没说,日本人心里开始打鼓。 刚开始还天天盼着捷报,后来放飞的气球越来越少,到1945年4月,干脆就不放了,那些没放飞的气球,就堆在电影院里,像一堆没人管的大灯笼,慢慢落满了灰。 其实这些气球真有不少飘到了美国,第一个被发现的,是蒙大拿州一个打鱼的,捞上来一块气球皮,后来美国好几个州都发现了碎片,还有几处森林着了小火。 美国人一开始也懵,这玩意儿哪儿来的?科学家把碎片拼起来一看,是纸做的气球,再分析捡着的沙袋里的沙子——没有珊瑚,全是火山岩渣,一想就知道是日本本州岛那边放过来的。 有个气球飞得低,被美国战斗机追上了,飞行员没开炮,就靠着飞机尾流把气球吹得晃晃悠悠掉地上,这下美国人算是拿到了完整样品。 美国人心想这玩意儿虽然炸不死几个人,但要是日本人换了细菌弹,把鼠疫、炭疽什么的带过来,那麻烦就大了。 他们立刻下了死命令,所有报纸、电台不准提一个字,那时候美国的反间谍工作做得严,日本人想打听点消息门儿都没有。 日本军部左等右等没信儿,以为这计划彻底黄了,干脆就停了。 直到1945年5月5号,出事了,俄勒冈州有个牧师带着老婆孩子去山上野炊,牧师去停车,老婆带着五个孩子在空地上玩,发现土里埋着个怪东西,孩子们好奇就去拉,轰隆一声炸了。 牧师老婆和五个孩子全没了,这是二战里美国本土唯一一次被敌人袭击死人的事儿。 这“飞象行动”想法确实够大胆,用最不值钱的材料、最没经验的人,居然搞出了跨洋武器,但它败就败在太想当然。 他们选的冬天和雨季,美国西北天天下雨,燃烧弹扔下去根本烧不起来,要是赶在旱季,说不定真能烧起来大片森林。 还有就是他们没敢用细菌弹,怕美国报复得更狠,这一下就少了最大的威胁。 更关键的是,他们输在了信息上,美国把消息一捂,日本就跟瞎了似的,不知道自己的气球到底炸没炸着人,最后只能放弃。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就跟网络战、舆论战一个道理,有时候控制信息比打炮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