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黄河路沙河大桥东岸边的引沙入黑生态调水一级泵站,三台大型水泵正全速运转。“我们通过水泵将沙河水引入汾河、黑河,保障两河的水量充足。”漯河市生态环境局召陵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青霞介绍说,面对近期高温少雨天气,他们全力以赴做好生态调水工作,不仅积极筹措资金对泵站进行升级改造,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及时启用备用泵,将泵站日调水量从10万吨提升至16万吨,保障汾河、黑河下游抗旱用水。
引沙入黑工程的效益在田间地头得到生动体现。在召陵区老窝镇鲍庄村,村民李敬雨和侄子正利用汾河支流枯河的水源,为玉米田浇水。“俺这块地挨着枯河,机器直接从河里抽水,出水快,浇水方便。”李敬雨说,8亩多玉米地,他们两天就能浇一遍。
与李敬雨相比,召陵区四掌柜家庭种植农场负责人陈世华采取的浇灌方式更加省时省力。在万金镇杨庄村的100多亩田地里,陈世华操作着水肥一体机,浇灌套种的玉米、大豆。“抽上来的水先经过滤沙罐和施肥罐,溶解肥料后,通过四个出水阀门分流到田里。”陈世华介绍说,他承包了800多亩地,玉米出苗时就铺设了滴灌带。
农户正在玉米地里灌溉
抗旱灌溉,电力保障至关重要。8月3日上午,在万金镇坡于村,漯河智田未来灌溉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维修电缆。“接到群众停电反映,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该公司经理徐克南表示,用电高峰期,他们加大了巡检力度,在每个乡镇成立应急队伍,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转。
“针对抗旱浇水时出现的机井水泵损坏等问题,我们实行‘上报—登记—维修’工作机制,组织了两支专业维修队伍,全力保障农户抗旱浇水需求。”万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云飞说。
今年7月以来,漯河市召陵区持续面临高温干旱的严峻挑战,为有效缓解旱情,召陵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抗旱生产进行全面部署,集中调配一切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全力做好抗旱保秋工作。目前,区、镇、村三级协同、区直多部门联动,区农业农村局与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局、电力等部门保持紧密沟通,每日联合会商,准确研判形势,制定相应对策,并及时发布预警预报。
“我们成立了抗旱保秋专班,专班下设5个技术指导组分包各镇(街道)开展帮扶指导工作。”召陵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祥华表示,他们对全区灌溉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修复机井、水泵、电缆、管道等,聘请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第三方运营公司实行限时抢修,并紧急调配采购80台水泵、500根扬程管,确保故障设备快速修复,全面提升灌溉设施稳定性和供水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