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自己的无人机、无人艇、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把航母给玩没了,那还要航母做什么?答案可能出乎你的预料:你是先进了可别人还落后啊,这个世界被航母统治了近百年,你今天突然说那东西没用,别人接受不了。你要真用一台“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星空武器怼着它,它还未必理解,你得拿把大锤子人家才服你。 从二战太平洋海战到海湾战争,航母用近百年时间给全世界灌输了一个观念:谁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世界。美国至今在全球部署 11 艘核动力航母,每次国际危机爆发,总统第一句话准是 “最近的航母在哪”。这种思维定式深到什么程度?连法国这种老牌海军强国,2025 年还拉着美日在菲律宾海搞三航母联演,生怕在亚太刷存在感的速度慢半拍。 对中国来说,航母更像是一张 “国际社会入场券”。你没这玩意儿,人家跟你谈南海航道安全时,眼神都飘向别处;你福建舰刚出海,周边国家就主动来谈渔业合作。这道理就像当年李鸿章砸锅卖铁也要造北洋水师 —— 不是不知道铁甲舰会沉,而是没有它,连上桌打牌的资格都没有。 有人说高超音速导弹能让航母变成活靶子,这话没错。中国的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配合北斗卫星制导,确实能在1500公里外把航母揍成废铁。但问题是,现代战争不是回合制游戏,你发射导弹的同时,对方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已经起飞,电子战系统也在干扰你的雷达。 这时候,航母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 它能在冲突区域保持持续的空中优势,用舰载机群压制敌方防空系统,为导弹部队创造窗口期。 更关键的是,航母是海外利益的 “移动堡垒”。中国现在有2.7万亿美元海外投资,商船队满世界跑,没有航母编队护航,马六甲海峡随便哪个小国搞点小动作,都能让国内工厂停工。就像美国在中东常年部署航母,表面上是军事威慑,实际上是给石油美元体系站岗。 你别看中国六代机都试飞了,电磁炮都装舰了,可国际海洋法、军事同盟体系还是按航母时代的逻辑在运转。比如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航母战斗群的“航行自由”受国际法保护,而无人机群的法律地位至今模糊。 这就导致一个尴尬局面:你派无人机舰队去南海巡航,人家说你“非传统威胁”;你开着航母过去,人家反而要跟你谈“基于规则的秩序”。 说白了,航母是国际政治的硬通货,就像富豪的劳斯莱斯,不是为了代步,是为了让人知道你有钱。去年山东舰穿越巴士海峡的时候,菲律宾海警船立马老实了,这就是“大锤子”的作用——你可以不用,但必须让别人知道你有。 往远了说,太空武器、定向能武器发展起来,可能会彻底改变海战的规矩。但在那之前,航母还是连接传统和未来的关键节点。就像当年战列舰被航母取代前,各国还在造“超级战列舰”,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得用它来攒技术、练人才、试战术。 中国造航母,本质上是在用旧时代的“大锤”,敲开新时代的大门。当全世界都习惯用航母吨位来衡量国力时,你必须先造出几艘大家伙,才能让别人认真听你说“无人机才是未来”。 等哪天中国的太空站能直接指挥月球轨道的激光武器,或许航母真会变成博物馆展品,但至少现在,它还是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定海神针”。 说白了,军事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中国航母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世界明白:我既能在你的擂台上赢你,也能在我的擂台上重新制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