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压药的人,要多留意身体的这3种变化,别后知后觉 王大叔是一位60多岁的退休工人,患有高血压已经有好多年了。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多做运动来管理血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医生建议他开始服用降压药。 刚开始时,王大叔觉得降压药是个好方法,每天按时吃药,血压逐渐得到了控制,感觉也没有太大问题。 然而时间一长,王大叔开始忽视了降压药的副作用和长期服用药物的风险。几个月前,他开始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尤其是早上起床时,头晕眼花,偶尔还感觉乏力。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机能自然下滑,并没有多加注意。 直到一次体检时,医生告诉他,长期吃降压药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特别是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他出现了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问题。医生特别提醒他,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需要多留意一些身体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明显的症状,不要等到问题变严重才后悔。 长期吃降压药的人,要多留意身体的这3种变化 在长期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身体,留意一些身体的变化,避免出现因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健康问题。 首先,长期使用降压药的人应特别关注肾功能的变化。许多降压药,特别是ACE抑制剂、ARBs类药物、利尿剂等,都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肾小管的损伤,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情况。肾功能不全会导致水分、电解质的代谢异常,进而引发体液紊乱。尤其是使用利尿剂的人,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等问题,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确保药物没有对肾脏造成长期的负担。 其次,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的问题。降压药中有一些类型,尤其是利尿剂类药物,会通过促进排尿来帮助控制血压,这可能导致体内的钾、钠、钙等电解质流失。 电解质失衡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如肌肉无力、乏力、头晕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心律不齐、晕厥等危险情况。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时,特别是利尿剂时,要定期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避免电解质失衡引起的健康问题。 另外,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还应该关注药物引发的其他副作用。例如,一些降压药可能会引发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可能会出现“立位性低血压”,即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甚至摔倒。 这种情况在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因此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特别小心,避免快速站立或剧烈活动。同时,某些降压药也可能会引起咳嗽、皮肤过敏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除了药物的副作用,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虽然药物能够帮助控制血压,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等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因素。 保持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辅助降压药物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也有助于稳定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