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曹琨,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书本上的贿选总统,认为他也是一个腐败无能的反革命者,可谁又知道他的过去? 这是一个真正的布衣总统,小的时候因贫困曾推着独轮车卖过布,当学徒还曾生意失败,流落街头。 从民国时期最底层的一个小人物攀爬到总统的位置,靠的是什么?难道是他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善于算计的阴谋吗? 实际上这些与他恰恰相反,当年卖布的时候,他推着独轮车走遍天津的大街小巷,时常因为憨厚,被叫做曹三傻子。 别说他去骗别人了,被骗的那个人往往是他自己,仅仅是因为他憨厚、直来直去的性子。 这样的性格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就这样潦草的走完一生了,偏偏曹琨还是有一些运气傍身的。 卖布不行,做学徒也不成,他干脆在1882年自己20岁的时候,一头扎进了淮军军营里,从此开始了自己新的一生。 20岁的小伙子正是身体结实的时候,又因为这一原因,他被送到了天津武备学堂学习。 从此便开始与袁世凯走得特别近,小站的新军当中也有他的一席之地,凭借着憨厚忠诚的性格,很快获得了袁世凯的赏识,由军转政开始了另一个篇章。 之后他一步一步当上了总统,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同时对他的批评也随之而来,嘲笑他是一个布衣总统。 被赶下台之后,他又回到了天津,再次回到了当初的曹三傻子,蹲在街头巷尾与拉车的,卖菜的,吃早点的打成一片。 起初天津人对他还敬而远之,这毕竟是一个当过大总统的人,可久而久之周边的人知道了他的为人和性格,与他走得越来越近。 卖菜的会时常给他留些新鲜的黄瓜,曹琨一律照着市价多多给钱。哪怕拉洋车的在门口偶然经过,也会被曹琨叫住一起喝茶聊天。 就连梅兰芳也是他的座上客,两人聊戏一聊能聊一个下午。 手里的蒲扇代替了总统的执笔,成为了他安享晚年的好友。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曾做他的工作,希望能为日本人做事。但他守住了气节,没有晚节不保,反而做到了一个北洋人应有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