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俄方就中导条约表态随着美国宣布退出,俄罗斯宣布不再遵守自我约束,《中导条约》这个

俄方就中导条约表态随着美国宣布退出,俄罗斯宣布不再遵守自我约束,《中导条约》这个人类历史上首次彻底消除一类核武器的条约,已经岌岌可危,这个世界再一次笼罩在核阴影之下。

这场核危机的根源,在于某些国家对 “绝对军事优势” 的病态追求。当美国以 “俄罗斯违约” 为借口退出《中导条约》时,却对自己在欧洲部署的陆基 “宙斯盾” 系统视而不见 —— 这些表面上用于反导的 MK41 垂直发射装置,实际上稍加改装就能发射 “战斧” 巡航导弹。例如,波兰伦济科沃基地的 Mk-41 系统不仅能拦截弹道导弹,还能携带核弹头对 1500 公里外的目标发动攻击。这种 “防御为名、进攻为实” 的战略欺骗,暴露了美国试图通过技术模糊性打破战略平衡的真实意图。更危险的是,美国在 2025 年 1 月发布的国家安全备忘录中,明确提出要放宽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出口限制,计划通过 “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改革,向盟友输出具备核打击潜力的导弹技术。这种打开 “潘多拉魔盒” 的行为,可能导致中东、亚太等敏感地区出现新一轮的导弹扩散浪潮。

历史的教训早已证明,军备竞赛没有赢家。1987 年《中导条约》签署时,美苏两国销毁了 2692 枚中程导弹,其中苏联拆除了 1846 枚 SS-20 等导弹,美国销毁了 846 枚 “潘兴” 系列导弹。这些导弹曾让欧洲处于 “10 分钟核打击圈” 内,而条约生效后,欧洲民众终于能在和平中入眠。然而今天,当美国在菲律宾吕宋岛部署的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进入实战状态,当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量产射程覆盖全欧洲的 “伊斯坎德尔”-1000 导弹,历史的悲剧正在重演。这种新型导弹采用固体燃料,飞行速度达每秒 3100 米,现有反导系统根本无法拦截,而其携带的当量可调核弹头,足以将柏林、巴黎等城市瞬间夷为平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对抗正在引发连锁反应。美国计划在日本、丹麦部署 “堤丰” 系统,用 MK41 发射装置构建 “全球导弹包围圈”;俄罗斯则在白俄罗斯部署 “伊斯坎德尔” 导弹作为回应。欧洲国家因此陷入分裂:波兰主动邀请美国驻军,德国却爆发大规模抗议,标语牌上写着 “我们不要成为第二个乌克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警告振聋发聩:《中导条约》失效使 “核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再次高悬”,但某些国家仍在重蹈冷战覆辙。当美国试图将中国纳入所谓 “三边军控谈判”,却对自己在亚太的导弹部署讳莫如深时,这种双重标准只会让国际信任进一步崩塌。

人类必须清醒认识到,核武器不是威慑的工具,而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双刃剑。1987 年的条约证明,通过谈判消除特定类型的核武器是可行的;而今天的危机同样证明,单边主义和军事扩张只会让世界更不安全。当导弹发射车的轰鸣再次响彻欧洲平原,当亚太海域的导弹试射激起层层浪花,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导弹,而是回到谈判桌前的勇气。毕竟,在核战争中没有赢家,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