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西宁,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从新华三青海图灵小镇建设到食品包装铝箔生产线的调试,从麦当劳选址到“6860”青海产品文化体验中心在西宁核心商圈启幕……
今年以来,西宁市以“招商引资攻坚行动”为抓手,在市委市政府统筹领导下,通过“榜样引领、项目攻坚、渠道拓展、合力凝聚”四力齐发,推动招商工作实现量质齐升。
上半年,全市签约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584亿元,为市定目标任务110.25%,西宁正以破竹之势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会议室”到“生产线”
“既要走出去推介,也要请进来考察,更要搭好台唱戏。”“招商不是简单地签协议,而是要当好企业的‘首席服务官’。”这不仅是西宁市招商引资攻坚行动中人人深谙的道理,更是在招商引资赛道中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西宁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市级领导带头冲锋在前,24次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与国轩高科等489家企业展开“面对面”洽谈。
各地区部门紧随其后,先后154次组织招商队伍奔赴全国。湟中区聚焦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赴北京、陕西、河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7次;生物园区主要领导带队先后3次前往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对接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助听器、超声检测仪等相关企业18家。
从“签约即结束”到“落地才算数”
走进青海鲁抗大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繁忙有序,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该企业异地搬迁产能扩产(一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企业加大技改扩能力度,有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中药软胶囊剂、片剂、制剂和颗粒剂共5.4亿粒。”青海鲁抗大地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有明说。
“突出健康产业延链补链、落地见效,生物园区与省药监局协同合作,打破行政壁垒,使其专业力量下沉园区,通过构建‘4+2’机制、设立园区工作站、推行联审联批等创新举措,系统性解决医疗器械企业注册审评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生物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招商科负责人介绍,招商过程中,以项目落地为目标,积极谋划开展项目落地攻坚行动,以“月调度、月通报、年考核”机制闭环推进,重点攻坚项目落地梗阻、项目长期签而不落、项目落而不快等三类关键问题,建立项目动态管理台账,全面掌握项目进展,着力提升签约项目落地率。
翻开项目动态管理台账,115个签约项目按落地进度逐一标注,每个项目都明确责任单位、卡点问题和解决时限……
从“单打独斗”到“全域联动”
在第26届“青洽会”上,西宁展馆的招商地图吸引众多客商驻足。这张动态更新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全市22条产业链的空白环节和目标企业。
“我们带着产业链缺口来招商,精准度提升3倍。”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期间,邀请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康涛带队福建省代表团,以及与西宁市有良好对接基础的220余户省外企业来宁参会参展,强化对接。
据悉,“青洽会”期间成功举办西宁市重点项目签约活动,签约18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190.3亿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个。
在《县区、园区协调联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中,从信息共享、利益共享、跨区域重大招商项目推进等6个方面深入挖掘招商工作合力。同时印发的《关于攻坚重点领域招商工作的通知》,突出了各地区主攻方向,理清压实“三项责任”,推动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
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一项项合作深度推进,西宁正以招商引资为纽带,用推政策、强招商、优环境的拼劲儿和闯劲儿,让每一个签约项目都成为西宁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让每一位投资者都感受到“西宁温度”。(记者张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