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以下简称《清单》),台州在建设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加大智能建造研发力度等9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入选,入选数量位列全国前三,保持浙江省第一。
自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台州连续三年入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智能建造共计21条经验推广。这一成绩标志着台州在推动建筑业深刻变革的智能建造领域,已从探索者跃升为经验输出者。
从首批国家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到如今的经验示范先锋,台州究竟如何打造出这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路径?
政策“铺路搭桥”,智能建造有章可循
自获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我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果、三年作示范”的工作目标,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行动方案,加快形成具有台州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智能建造“台州样板”。
全市各地不断推动试点工作纵深开展,黄岩出台《黄岩区引领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引进和培育相关企业,研发应用智能升降机、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品。
同时,推进支持政策落地落细,支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优先申报评优评奖。我市落实试点支持政策,对2024年获评市级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项目、排名前20%的2个项目授予“台州市标化优良工地”称号。
针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模式,我市积极主导或参与编制相关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例如,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制定精细化生产和施工安装地方标准,有效解决了构件精度控制与现场高效组装的衔接难题。
技术“点石成金”,工地变身“智慧工厂”
“现在塔吊也能远程驾驶了,智能建造大有可为!”2025年全市智能建造现场观摩会现场,方远建设集团在全省首台实际生产应用的智能塔机系统让观摩者眼前一亮。
“过去,塔司需要爬上塔机高空作业,现在通过智能系统,在地面即可操控塔机,既降低了风险,又有更好的操作环境。”该集团总工程师卢玉华说。
自试点城市开展以来,一个个智能建造项目如雨后春笋,一项项新技术被攻克、应用、推广……
天台玉湖村项目上采用“数字平台+BIM+机器人”的创新联动体系,实现了台州首个机器人上楼作业、首个BIM+机器人作业规划、首个无人机+整平机器人联动的目标。
入选试点城市以来,我市累计培育试点项目121个、示范项目27个,不断以技术创新构建智能建造产业新生态。
近年来,台州发布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案例,以实际项目为案例,展示成熟适用的智能建造应用场景,为企业选用智能建造技术产品提供参考。
台州发布《台州市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目录(第一批)》,总结6大类共46项智能建造实用技术,指导企业全面了解、科学选用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
产业“聚链成林”,锻造转型硬实力
智能建造的蓬勃发展,最终要落脚于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我市正全力打造一条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智能建造产业链。
2024年,全市建筑工地智能施工升降机使用总数超592台,约占施工升降机总数的60%,降低30%的人力成本,且安全性大幅提升;台州本土企业新大陆生产智能钢筋捆扎机,单个打结仅需0.7秒,目前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智能建造产业释放的强劲动能。
近年来,台州将智能建造纳入政府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引领,园区聚链成势。目前全市入统智能建造园区1450亩,企业45家,展厅2个,研究院2个。
试点以来,我市共改造建筑业企业17家,投入6.1亿元。改造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9家,投入1.4亿元,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人工减少144人。新引进智能建造企业6家。
全市围绕建设周期短、带动能力强、产业升级快、科技含量高的目标积极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园建设。统筹全市相关智能建造产业基础,协同推进建筑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多轮驱动发力,打造智能建造数字化产业园建设。
与此同时,台州正探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实际项目,通过“企业导师+现场学习”的方式展示“BIM+现场施工”“智能装备+现场施工”等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场景。
为不断丰富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台州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协同机制,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滨海软土智能建造台州研究院”,组建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牵头的省级专家团队,为本地建筑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