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到底谁在保李嘉诚?他一直在钻法律空子,买地皮建房捂着不卖,等十几年后翻好多倍才出

到底谁在保李嘉诚?他一直在钻法律空子,买地皮建房捂着不卖,等十几年后翻好多倍才出手,比如御翠园就牟取了60倍暴利,中间国家依法收回他也不卖,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就曾直言他对中国毫无价值。[狗头] 2025年开年,一则港口资产出售的消息让李嘉诚再次站在舆论风口。长江和记实业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全球43个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这些港口中包括巴拿马运河的关键节点,承载着中国约21%的远洋贸易运输。 消息传出后,《大公报》发表评论直指此举"背叛国家利益",港澳办官网随后转载了这一评论。尽管交易程序完全合法,但公众的关注点在于:当商业决策触及国家战略安全边界时,企业家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回看李嘉诚的商业轨迹,土地开发一直是争议焦点。北京御翠园项目2001年以每平方米1750元获得土地使用权,直到2016年才开工建设,开发周期长达15年。重庆南岸某地块从24.5亿元的成交价,在15年后估值超过200亿元。 自然资源部2024年监测报告显示,全国闲置土地的成因复杂,包括规划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市场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但公众质疑的核心在于:当房价快速上涨成为社会痛点时,超长开发周期是否加剧了供需矛盾?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1996年回忆录中曾评价:"他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但并未创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产品,主要依靠市场地位获利。"这个25年前的观察,至今仍被频繁引用。 李嘉诚的慈善基金会累计捐赠超过300亿港元,但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海外教育机构。汕头大学项目中,基金会捐赠要求当地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土地升值与长实集团的业务存在关联性。 相比之下,曹德旺专注内地教育扶贫的河仁基金会,霍英东当年冒险为内地建设运送物资的故事,在公众心中的评价明显更高。这种对比反映出社会对企业家社会责任标准的变化。 李嘉诚的每一步决策都有其逻辑,英国脱欧前大举投资基础设施,预判"影响有限",结果英镑贬值导致旗下电网业务亏损上百亿港元。提前预判内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时套现离场。基于地缘风险考虑出售港口资产,却低估了国民情感的敏感度。 这些决策在商业教科书中可能被视为经典案例,但当一个商人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法律边界内,却又与社会期待产生分歧时,争议就不可避免。 霍启刚等新生代企业家高调支持国家发展战略,与李嘉诚相对"中立"的立场形成对比。 他抓住了每个时代的商业机遇,但可能错过了公众对公平分配的期待。 邵逸夫用慈善资金在内地建起数千座"逸夫楼",王永庆在台湾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链。李嘉诚留给公众的印象标签,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地开发周期争议和港口交易讨论上。 商业决策当然要考虑盈利,但当个人财富与国家战略、社会民生产生交集时,企业家的选择将接受历史检验。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资本运作的边界在哪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如何定义?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网友热评: 这场骂战不仅是针对李嘉诚,更是对商人角色的灵魂拷问——全球化时代,资本能否只顾逐利?当国家利益与商业逻辑冲突时,公众显然更挺“有脊梁”的企业家。 “如果你是李嘉诚,面对228亿美元的交易诱惑和国家利益,你会怎么选?支持‘商人逐利无罪’的扣1,认为‘爱国必须优先’的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