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在我刚当上院长不久后,有个演员就跟我谈话,跟我拍桌子,就拍了一下站起来说,北京人艺养不活我,听到这话,我当时第一句话就说,我说你可以走,你辞职吧,别干了。 央视新闻频道悄然上线了一期特别节目,节目未做任何预热宣传,却在播出后瞬间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在这期特别节目中,主持人以极其严厉的语气,点名批评当下娱乐圈中存在的一些乱象:“目不识丁、脑袋空空,这样的人也能当演员?演艺圈不是谁都能随便进来的!” 随后,节目组播出了一段接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视频片段:一位流量小花在综艺节目中把“沉鱼落雁”读成了“沉鱼落、雁”。 而一位男星竟在一部古装剧中错把“尚书令”说成了“上书铃”,网友们一边感到荒谬可笑,一边又不禁唏嘘:我们的银幕,真的正在被“演技门槛”无限下探所侵蚀吗?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表达了他对当前文艺圈乱象的深切担忧。 “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拼的是文化!”冯远征声音铿锵,“你可以有俊朗的外表,你可以有人气和流量,但没有文化积淀,没有对人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就永远塑造不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角色。” 冯远征接着回忆起自己刚刚上任北京人艺院长时期的一段往事。他说,那时有一位年轻演员找他谈话,情绪激动,竟在办公室里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北京人艺养不活我!” 这个行为让冯远征至今难忘。“他拍桌子,我也不惯着。” 冯远征回忆道,“我当时第一句话就回他:你可以走,你辞职吧,别干了。你在这儿不是为了捞金的,也不是为了成名的。你是为了艺术。” 这一段话引发了在场记者的阵阵掌声,也在网络平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浪潮。 有网友评论说:“冯远征的这番话,说出了多少观众的心声。现在的某些演员,背不下剧本,看不懂角色,甚至连基本的文化常识都一知半解,却妄想靠脸吃饭,靠热搜红遍天。” 也有人感慨:“央视半夜播节目批流量,第二天冯远征就发声力挺‘文化决定演技’,这波配合真是太绝了,文艺战线终于开始清醒了。” 冯远征一直是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他出身正统表演训练,代表作《天下粮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皆为口碑之作。 他不仅在艺术追求上极其严苛,还始终坚持“演戏就是做人”的理念。在他看来,演员不是供人娱乐的“表情包”,而是文化的传递者,是情感和思想的诠释者。 “文化的根,不能断;演员的魂,不能空。”冯远征说。 他还指出,如今许多年轻演员过分依赖替身、提词器、甚至AI生成演技,但这并不能让他们真正成长。 “演戏,是和观众心灵对话的过程。你骗不了观众。你如果是空的,观众一眼就能看穿。” 冯远征建议,应该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演艺人才培养体系,尤其要加强演员的文化修养教育。 他呼吁加强演艺行业的审查与导向监管机制,“不能让文化产业被庸俗和浅薄所主导。” 他甚至直言,流量并非原罪,但如果流量成为演员的唯一标准,那整个行业都将陷入价值扭曲的漩涡。 随着冯远征的这番言论在媒体上传播开来,许多业内人士也纷纷转发支持。著名导演郑晓龙发文称:“演员不是流水线上出来的快餐,需要沉淀、需要积累,需要时间与敬畏。” 与此同时,有网友整理出了近几年一系列“离谱台词”与“尬演现场”:有演员一句古诗能念错五个字。 有主演完全不知自己演的是哪一朝哪一代,还有明星在发布会上连自己角色的名字都叫错。对此,网友戏称:“冯远征该去‘文盲片场’转一圈。” 回到此次央视节目,有媒体分析称,这不仅是对当前娱乐圈浮躁风气的一次敲钟,更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正本清源。 过去几年,中国娱乐圈风波不断,资本裹挟、演技空心化、艺德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观众对优质内容和真实情感的渴望越来越强,而“热搜常客”却常常无法承担起应有的文化责任。 冯远征的一番话,无疑像一记重锤,砸在了浮躁泡沫的心脏上。他提醒着整个行业:演员不是“被捧红”的,而是“演出来”的;不是靠流量活着的,而是靠角色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