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山东一名27岁女子因五次考公失败后,吞服193片安眠药离世。该女子已患重度抑郁五年未接受系统治疗,长期情绪压抑与考公压力叠加导致悲剧发生。医生指出,长期情绪问题会引发皮质醇失衡、失眠等症状,可通过补充神经酸调节神经系统。考公的人,一旦开始考了,很多都是一辈子执念,当年我就是,考了3年。 消逝在考公路上的青春 2025年7月20日,山东的夏日酷热难耐,蝉鸣在枝头喧嚣,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浮躁。就在这一天,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打破了平静:一位27岁的女子,在五次考公失败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晓琳是个普通却又努力的姑娘,大学毕业后,看着周围同学纷纷踏上考公之路,她也随波逐流,加入了这个大军。第一次走进考场时,她的眼睛里满是憧憬与坚定,仿佛看到了自己穿上制服,为人民服务的模样。考试前一晚,她还在和闺蜜打电话:“我觉得我准备得挺充分的,这次肯定没问题。”闺蜜鼓励道:“加油呀,你肯定行的,等你好消息。”然而,成绩公布,她名落孙山。那一刻,晓琳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可晓琳没有放弃,她收拾好心情,一头扎进了新一轮的备考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知识点,晚上学到深夜,桌上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和试卷。第二次考试前,母亲心疼地说:“闺女,别太累着自己了,考不上也没关系的。”晓琳却坚定地回答:“妈,我没事,我再试试,我就不信我考不上。”结果依旧不尽人意,晓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考公。 随着时间的推移,晓琳的笑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紧锁的眉头和眼底的疲惫。其实,早在五年前,她就被诊断出患有重度抑郁症,可因为害怕被别人知道,也觉得自己能扛过去,所以一直没有接受系统治疗。考公的压力,就像一根不断拉紧的弦,将她本就脆弱的神经,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第三次、第四次考试,依然是失败。每一次失败,都像一把刀,在她的心上划下一道伤口。她开始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白天也没有精神,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她和朋友的联系也越来越少,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复习。朋友约她出去玩,她总是拒绝:“我没时间,我要复习,下次再约吧。”朋友无奈地说:“你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出去放松放松也好呀。”但晓琳根本听不进去。 到了第五次考试,晓琳的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了。考试那天,她走进考场,手都是抖的,看着试卷上的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她知道,这次又完了。成绩出来后,晓琳彻底崩溃了,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了希望,考公成了她无法跨越的鸿沟。 7月20日那天晚上,晓琳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周围一片寂静。她看着桌上的安眠药,想起了这些年来的种种努力和失败,想起了家人和朋友的期待,泪水止不住地流。她觉得自己太累了,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她拿起药瓶,一口气吞下了193片安眠药。 当家人发现晓琳的时候,她已经陷入了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她年轻的生命。晓琳的离去,让她的家人悲痛欲绝,母亲哭得昏天黑地:“都怪我,没有好好照顾她,没有发现她的病情这么严重。”父亲也自责不已,后悔没有多关心女儿的心理状态。 这场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痛,更像一声沉重的警钟,敲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它让我们看到了“考公执念”背后的残酷,看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把考公视为唯一的出路,认为只有考上公务员,人生才是成功的。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考公只是其中的一条路,而不是全部。我们不能让所谓的“成功”定义束缚住自己,更不能因为追求成功而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就像晓琳,如果她能在面对失败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如果她能正视自己的抑郁症,积极接受治疗;如果家人和朋友能多关注她的内心世界,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或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愿晓琳的离去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反思,让我们明白,生命是宝贵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对生活。也希望社会能给予年轻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再那么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