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863年12月,李鸿章背信弃义,杀死献城投降的太平军八王及两万名放下武器的士卒

1863年12月,李鸿章背信弃义,杀死献城投降的太平军八王及两万名放下武器的士卒。洋枪队首领戈登怒不可遏,拿着洋枪去找李鸿章决斗,李鸿章不敢招架,闭门不出,事后拿出一笔重金,才封住了戈登的嘴。 李鸿章这人,从小在安徽合肥长大,家里有点底子,父亲是进士,他自己24岁就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那时候太平天国起义正猛,他先跟吕贤基办团练,后来投奔曾国藩,当幕僚帮着打太平军。1860年,他带水师去上海,借着英国轮船,组建淮军。五营起步,很快就扩到六万多人,装备全是从洋人那儿买的枪炮,战斗力比湘军还强。话说他创建淮军,本来是曾国藩的主意,但李鸿章玩得溜,很快就成了自己的私家军。镇压太平军时,他靠这支队伍升官发财,当上江苏巡抚,管着东南军务。戈登呢,英国军官,1833年生在伍尔维奇,父亲是军官,他早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挖壕沟筑工事,积累了不少经验。1860年来中国,接手常胜军,这支洋枪队本来是华尔创建的,成员杂七杂八,有欧洲人也有中国人。戈登上任后,严明纪律,不让抢掠,带着队伍帮清军打太平军,拿下不少城池。程学启是太平军降将,原在陈玉成手下,1861年安庆被围时,带三百人投降湘军,后来转到李鸿章麾下,因为熟悉太平军内情,帮着联络降将,立下大功。谭绍光是太平天国慕王,广西桂平人,壮族,1851年金田起义就参加了,忠于李秀成,守苏州时誓死不降。郜永宽等八王多是后期加入的,眼见大势去,起了降心。 太平天国那时势头正衰,苏州是重镇,李秀成本想撤军回援天京,但谭绍光不肯走,留下八王辅助他守城。城内粮草短缺,人心浮动,郜永宽他们跟谭绍光不和,早想降清。程学启知道内情,主动联系,戈登作为中间人,参与阳澄湖密谈,给降将安全担保。李鸿章开条件,必须杀谭绍光献首级,才显诚意,表面上许诺保留职位和军队。八王同意了,设宴杀掉谭绍光和一千多亲信,首级送出城。李鸿章大喜,不费力拿下苏州。进城后,他设宴招待八王,酒过三巡,突然程学启带兵冲入,全杀光。接着,以发路费为名,召集两万多降卒到空地,全部屠杀。这事儿叫苏州杀降,李鸿章背信弃义,违反了承诺。戈登觉得被利用,名誉扫地,气冲冲去找李鸿章要决斗。李鸿章躲着不见,怕惹麻烦。后来请赫德调解,从兜里掏几万两银子,分给常胜军,戈登拿了部分,才消停。清廷那边,慈禧太后默许,因为需要淮军平乱,平衡湘军势力。李鸿章这么干,虽然得苏州,但声誉臭了,江浙太平军闻讯拼命抵抗,淮军损失不小。 苏州杀降后,舆论炸锅,英国人指责李鸿章野蛮,影响清廷形象。但李鸿章辩解,这是中国军政,外人别管。他后来在奏折里说,戈登不满是因为没分头功,故意闹。清廷倚重淮军,没追究。事件让太平军拼死,淮军在江浙吃亏大。程学启死后,淮军继续扩张,李鸿章势力更大。戈登虽气,但还是帮清军拿下常州,获清帝赏黄马褂,升提督。他拒绝额外赏钱,说救人命就够了。回国后,他成英雄,绰号中国人戈登。李鸿章呢,继续当大员,办外交,签条约,到1901年死。太平天国灭后,清朝靠淮湘军维持,但地方势力坐大,埋下隐患。这事儿提醒人,战争中信用重要,杀降虽一时痛快,但后患无穷。历史看,李鸿章这污点抹不去,影响他晚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