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回真是拿出杀手锏,直接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全面围堵中国”大戏!不仅把稀土出口这根命脉狠狠掐死,还干脆砍断了全球顶尖半导体厂商赖以生存的“美国技术通行证”,让我们的芯片产业瞬间断了氧气,濒临崩溃边缘。 美国这波全面围堵,简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狠招,他们满以为靠技术卡脖子、市场画圈圈,就能让中国的产业升级戛然而止。可万万没想到,这招不仅没奏效,反倒像给中国企业加了催化剂。 就拿稀土来说,美国的封锁看似狠辣,实则暴露了自己的短板。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分离技术掌握在中国手里,美国虽然有稀土矿,但缺乏成熟的冶炼产能。他们以为禁运能让中国难受,结果国内的稀土企业反手就加大了深加工投入。 北方稀土今年新增了 5 条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生产线,专门供应新能源汽车电机和风电设备,反而把产业链的附加值牢牢抓在手里。美国的军工企业急得跳脚,F-35 战机的发动机需要的稀土永磁材料,只能偷偷通过第三方国家高价采购,成本涨了 3 倍还经常断货。 半导体领域的围堵更像是一场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搏斗。美国逼着 ASML 停供高端光刻机,台积电断供先进制程芯片,表面上确实让华为这样的企业暂时遇到了困难。但中芯国际把重心转向 28 纳米成熟制程,一年之内扩产了 4 条生产线,反而在汽车芯片、工业控制芯片这些领域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 要知道,全球 70% 的芯片需求都集中在成熟制程,美国的限制反而帮中国企业理清了发展重点。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本土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日子也不好过,应用材料公司今年来自中国的订单下降了 40%,股价跌了近三成,纷纷跑到国会去游说,要求放宽限制。 技术豁免清单的收缩,原本是想让中国在民生领域也感受到压力,结果却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以前汽车行业依赖进口的自动驾驶芯片,现在地平线、黑芝麻这些企业的国产芯片已经通过了车规级认证,比亚迪、蔚来的新车型都开始批量搭载。 医疗设备领域也一样,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 CT 芯片,性能达到了国际主流水平,不仅供应国内医院,还出口到了东南亚。美国的美敦力、高通这些企业,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被本土品牌蚕食,只能私下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维持合作,绕开政府的限制。 拉拢盟友搞 “小圈子” 的做法,更是暴露了美国的力不从心。他们想让欧洲企业退出中国市场,可德国大众在华年销量占全球的 40%,宝马的沈阳工厂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基地,这些企业怎么可能放弃? 法国的空客为了保住中国订单,直接宣布在天津建第二条 A320 生产线,用实际行动拒绝选边站。日本的丰田虽然嘴上答应配合美国的芯片限制,却偷偷把混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转移到了常熟研发中心,就是怕被中国市场淘汰。 关税壁垒带来的反噬也越来越明显。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税,结果自己的太阳能安装成本飙升,去年有 23 个州的光伏项目因为成本问题被迫停工。连美联储都在报告里承认,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有 85% 最终都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 中国应对这波围堵的策略,其实很清晰:不是硬碰硬,而是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稀土领域,我们不是赌气断供,而是出台《稀土管理条例》,用规范的出口管制代替简单的限制,既符合国际规则,又能掌握主动权。 半导体方面,国家大基金二期重点投向设备和材料领域,上海微电子的 28 纳米光刻机已经通过验收,南大光电的 ArF 光刻胶批量供货,一步步补齐短板。 更关键的是,中国把市场的大门开得更大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 29%,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抢占了先机。进博会吸引了 127 个国家的企业参展,美国的特斯拉、宝洁这些企业签下了超过 150 亿美元的订单,用脚投票选择留在中国市场。 说到底,这场博弈就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忌惮在作祟。美国以为靠技术和盟友就能锁住中国,却忘了咱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有 14 亿人的大市场,更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事。这波操作,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