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手伸到台海,是真胆大,还是在找死? 以色列最近手有点多。前脚还在叙利亚南部搅浑水,后脚就伸到了台海。 7 月 24 日,未来党和犹太复国主义党的 13 名议员,凑在一起发了个声明,要帮台湾加入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 这“等”字才是重点——意思很明白:世卫只是开头,后面那些只有“国家”才能进去的组织,他们也打算推一把。 换句话说,就是在变相承认台湾是“主权国家”,赤裸裸碰了一下中国的底线。 台湾是什么?顶多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能不能参加国际组织,轮不到别人拍板,就算考虑,也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事情。 现在连回归影子都没有,就想着越过北京直接入世卫,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声明一出,中国驻以色列大使立刻开火: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战,是对台海和平的破坏,还直问这些议员是不是受了什么人影响。 措辞不算客套,已经是公开警告的级别。 问题来了——以色列跟中国贸易往来紧密,美国撑腰也不至于胆子这么大吧? 其实要分清,这 13 个议员代表不了以色列政府。以色列是议会制,这种跨党派联署更多是政党在刷存在感。内塔尼亚胡政府没表态,就等于暂时装死——既不认账,也不反驳,留着观察中国的反应。 背后的交易 别忘了,这事之前还有个铺垫。7 月 9 日,以色列未来党议员托波洛夫斯基刚去过台湾,跟赖清德密谈了几天。回国后,他在社交媒体上夸台湾是“民主灯塔”。 这话什么意思,不用翻译——既是在抬台湾,也是影射大陆。 为什么突然替台湾吹喇叭?原因很简单:一桩交易。 有消息称,台湾当局答应在约旦河西岸出钱帮以色列建一座医疗中心。你出钱,我出声,这种买卖对台当局来说是稳赚不赔:能在国际上露脸,还能借着以色列的嘴冲击一个中国原则。 这招很“民进党”——花钱买名分,给台独打气。问题是,以色列内部本来就有人对一个中国原则没什么认同感,这一挑唆,等于让原本的分歧浮上台面。 国际场上的烂账 以色列议员在台海问题上玩火,恰恰发生在他们自己被国际孤立的节骨眼上。 加沙的战火还没灭,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形象几乎已经跌到底。法国总统马克龙刚放话,9 月的联合国大会要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其他国家也在加码制裁。美国之外,几乎没人愿意替以色列洗地。 这种时候,还有人跑去替台湾说话,看似是“政治互助”,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台湾绑在一条逐渐下沉的船上。结果呢? 台以勾连的消息一出,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对巴勒斯坦极为敏感的国家立刻发声谴责——指责台湾帮凶作恶、毫无底线。民进党自以为的“外交突破”,转眼成了外交污点。 赖清德的小算盘是让台湾在国际上多刷存在感,可换来的却是更多反感票。现在他还得想办法替以色列挡火,否则中东一圈国家都能跟他翻脸。 中国的信号 7 月 25 日,以色列驻华大使正好在北京递交国书。中国的场面话一向克制,但这次的分寸感里带着警告——希望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友谊、加强合作”。 这话没点名,可所有人都听得出来,是在敲打以色列:你可以有分歧,但别踩线,更别踩到台海这个雷上。 别忘了,一个中国原则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口号,它写在了联合国 2758 号决议里,是国际关系的红线。谁踩,谁付代价。 结局 以色列这 13 个议员的声明,未必会让台海局势立刻翻天,但它释放的信号很糟——有外部势力愿意帮台湾试探国际秩序的缝隙。 可问题是,这些缝隙并不存在。台海不是他们能掺和的棋盘,踩线的代价,可能不在当下显形,却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结账。 对台湾来说,这次操作只会加快被孤立的速度;对以色列来说,在自己四面楚歌的时候伸手到台海,不是胆子大,是方向错。 有些火,可以点燃,有些火,碰了就没回头路。 参考资料:《 以色列挑战“一个中国”,中方如何闪电反击?-中华网热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