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深挖不知道,一探究竟真让人震惊。释永信的贴身侍者释延勤称:有一次给师父送斋饭,竟发现桌上摆着一盘红烧肉和酒,当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些年,少林寺始终被各种说法缠绕,像被一层迷雾笼罩着。
有人说,这里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早已不是老电影里那座让人肃然起敬的千年古刹了。
寺里人多,每月的开销定然不小,但这些钱究竟从何而来,又花在了哪些地方,外界的人谁也说不明白。
更有人直言,与其让这些人占着位置,不如劝他们还俗,找份正经工作,总比让老百姓的血汗钱养着闲人强。
这样的议论并非毫无根据。
就说释永信和释延鲁这对师徒,曾经好得如同父子。
释延鲁刚入寺时想学武艺,是释永信带着他接触佛法,后来还让他当了武僧团的总教头,就连升座的时候都让他在身后撑着法伞。
可自从2005年释延鲁在寺里设立招生办公室后,两人之间渐渐产生了隔阂。
释延鲁说,释永信借着招生的名义向他要了七百多万,还动用了寺里的善款,甚至连身份信息都有两套。
这些说法的真假难以分辨,但师徒俩确实彻底闹翻了。
释延鲁被从寺里的名单上除名,照片也被人划了叉,上面还写着不堪的字眼;而他则骂释永信是披着袈裟的“魔”。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释延鲁跑到北京去举报,转头自己也被徒弟告了。
就在这些纷争还没平息的时候,侍奉释永信的贴身侍者释延勤又说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
有一次他给师父送斋饭,推开斋房门,发现桌上竟然有一盘红烧肉和酒,当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少林寺向来吃素,这是寺里所有人都清楚的规矩。
偶尔有些年轻弟子定力不够,会偷偷找机会解馋,这倒也不算新鲜事,但住持的斋房里出现荤腥,就完全不合常理了。
佛门戒律中,饮酒是明确的大戒。
常听经的人都知道,酒戒一破,心就容易乱,其他戒律也很难守住。
这次不仅有肉,还有酒,由不得人不多想。
有网友说,严格来讲,僧人吃肉并不算犯戒。 在释迦牟尼佛时期,修行人化斋,施主给什么就跟着吃什么。
但酒就不一样了,酒戒要是破了,其他戒律也就没了根基,甚至会动摇天下人对佛门的信仰。
其实大家真正纠结的,哪里是一块肉、一杯酒,分明是那份被打破的敬畏心。
寺庙本该是清净之地,修的是内心的戒持,要是连最基本的戒律都成了摆设,信众心里的天平怎么能不晃动?
老百姓敬佛,敬的是那份四大皆空的超脱。要是把袈裟当成谋利的外衣,伤的可就不只是佛门的名声了。
释永信作为少林寺的代表人物,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佛门的看法。
寺庙本应是超脱世俗、净化心灵的地方,如今却被这些负面传闻笼罩,不禁让人思考,当佛门沾上这些世俗的污点,还能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净土吗?
类似的事情并非个例,之前就有报道,某座历史悠久的古寺,把部分区域改成了高档会所,搞起了天价消费,还推出所谓的“专属祈福”服务,只有花够了钱才能参与。
好好一座供人朝拜、修行的地方,变成了少数人享乐的场所,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大家觉得,寺庙要维持运转,搞点合理的营生没问题,但不能丢了初心,忘了自己该有的样子。
再看少林寺,不管是斋房里的酒肉风波,还是师徒反目的恩怨,亦或是越来越浓的商业味道,都让这座千年古刹的形象变得模糊。
出家人的本分到底是什么?是坚守形式上的戒律,还是保持内心的清净?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清楚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