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洪水过后的北京太师屯镇:七旬大爷在安置点喝压惊酒,“铲车侠”称还能帮忙清淤泥

7月30日一早,暂住在北京密云区太师庄中学的马大爷睡了一个懒觉,这里现在是遭遇洪水的受灾群众安置点。睁开眼睛后,窗外已经照进了刺眼的阳光,“下了快一周的雨,这总算是停了。”马大爷说。

几天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多地出现持续降雨,据北京市气象局27日晚发布的消息,平谷区、怀柔区、延庆区、密云区继续处于暴雨红色预警中,而马大爷所在的太师屯镇正位于密云区。

28日一早,流经太师屯镇的清水河水位迅速上涨并涌入城内,镇子里的多处房屋、街道被淹。而据新华社29日发布的消息,截至7月28日24时,北京此轮强降雨因灾死亡30人。

遭遇洪水两天后的太师屯镇,已经有部分被转移的居民开始回家查看情况,并尝试清理重要物品,趁着太阳终于出来,路边、车顶,晾晒着从积水里整理出来的物资,这座3万人的镇子正等待着重启。

成功获救

“能够脱险就已经很万幸了,这里也有吃的有喝的。”

生活在太师屯镇葡萄园村的马大爷今年71岁,早些年他在北京市区的一家企业当工人,退休后回到老家生活。太师屯镇靠近密云水库,清水河距离自家也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抬头能看见山,马大爷觉得这里的环境比城区要好,“夏天这里至少比城区凉快5度,俩孩子都在北京城里上班,但是我还是愿意在这边生活,没事儿的时候和老伴儿摆弄点儿后院地里的菜,还养了几只鸡。”

7月28日早上6点,马大爷和老伴被突然上涨的雨水惊醒。

“水先是涌进院子、屋子,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跟着漂起来了。而且水涨得很快,只10多分钟时间就已经有半米深了,并一直在上涨,我们想往外跑,但是水流太大,怕栽倒在水里。”马大爷大老伴儿冯大娘说,因为家里的屋顶是铁皮的,承不住人,两个人便决定先站在炕上,然后扒着窗台往外呼喊。

从窗户看出去,涨水后的村子里,不少人都逃到了屋顶或者高处等待救援,马大爷也给110和119都打去了电话,接警人员表示会派出救援。

中午11点多,一架警用直升机出现在了葡萄园村上空,他们发现了马大爷和老伴儿,曾一度尝试救援,“发动机声音很大,我听不到他们说话,但是能看到他们在用手向我比画着什么。”马大爷说,由于马大爷家附近有一座铁塔,直升机无法再继续下降高度,达不到营救马大爷和老伴儿的位置,便转去马大爷的邻居家进行救援,“他们家有四个孩子和一个老人,都被直升机接上去了。”

冯大娘说,所幸自家的房子位于村子里位置较高的地方,后来洪水的高度基本稳定在1米左右,他们才能够支撑那么久,“没敢给孩子打电话,怕他们担心。”冯大娘说,等待的过程中他和老伴儿大多数时候都很沉默,但是始终相信会有人过来接他们出去。

28日中午12点左右,洪水水势逐渐平稳,村外的救援人员开始尝试开铲车进村接出被困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先后有两辆铲车陷进淤泥,马大爷和老伴儿最终在当天下午4点多,被第三辆铲车接出了村。

▲在太师屯镇街头参与救援清理的人员

“还没回去看,听同村人说,现在屋子里都是淤泥,去了也没用。”马大爷说。

在被救出后,马大爷和老伴儿被安置在了太师庄中学的学生宿舍,虽然宿舍没有空调,但是头顶的风扇一直在吹。“还行,能够脱险就已经是万幸了,这里也有吃的有喝的。”冯大娘说,她特别心疼的是家里后院七八分地里种的那些蔬菜,几天前她刚刚买了300块钱的羊粪作为肥料撒在了地里,洪水来之前,正是这些蔬菜长势最好的时候。

29日晚上,同住在太师屯镇的亲戚说单独给马大爷准备了小灶,让他在安置点能吃得更好点儿,“给我带二两酒,再炸点儿花生米,我想少喝点儿。”他在电话里对亲戚说。

30日一早,睡醒了的马大爷又给城里的两个孩子打去了电话报平安。“他们太忙,又有自己的小家庭,就不让他们折腾回来了,昨天是有点儿后怕,但是喝点儿酒,睡一觉,今天这天气不就晴了嘛。”

▲安置点中正在打牌的受灾群众

挽回损失

有兔子、看家狗、鹦鹉、鸡仔和一罐咸鸭蛋被找回……

相比于马大爷和冯大娘选择继续等待,已经有一些心急的居民,开始返回洪水落下去后的葡萄园村,查看家中的情况。

在葡萄园村的不远处,是横跨清水河、连接清水河北路与清水河南路的公路桥。大桥两边的道路上,堆积着大量的树木和杂物。路边的一排电线杆有些被冲歪,有些则彻底倒伏。“这都是28日那天一早随着洪水被冲到这里的。”55岁的宋涛(化名)说。

宋涛也是葡萄园村的村民,之前常年在外工作,最近几年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他辞了工返回来照顾家人。一个月前,他用一个玻璃罐腌了50个咸鸭蛋,准备腌好后每天早晨就着稀饭吃,“这鸭蛋都是养的鸭子下的,可是纯天然的。”宋涛说。

28日早晨涨水的时候,宋涛带着家人及时跑了出去,但是洪水退去,家里已经不成样子,冰柜、洗衣机里灌满了水,家具也换了位置,更让他犯愁的是屋里院里的一层淤泥,脚踩上去,拖鞋会被“吸走”,搬个东西,一身泥点子。

但是宋涛还是在院子的一个角落,从淤泥里找到了他腌的那一罐咸鸭蛋。

▲葡萄园村的宋涛(化名)找到了他之前腌着的一罐咸鸭蛋

“还能吃吗?”邻居王芳(化名)问。“能吃。”宋涛坚持说。

村子里,还有小股的水流在向村外流淌着,看上去倒是清澈,宋涛把这一罐咸鸭蛋拿到这小股水流边,精心地冲洗着罐子外的淤泥,“没开封,没进水,还能吃。”他说。

邻居王芳也回来了,孩子学校最近要登记信息,需要户口本,她得回来取。家里还有几条爱人的香烟,挺贵的,也让她这次带出来。

28日早晨洪水上涨时,王芳家里一共有9口人,他们一开始尝试用木板挡住涌进院子的洪水,但是没有用,水还是越长越高,在撤离的时候,村民们一齐帮忙,抬出了王芳近90岁的半身不遂的母亲,“现在一家人都已经被安置在了亲戚家,还没来得及感谢邻居们,等屋子收拾好,回来后肯定会好好谢谢他们的。”

“没啥,这谁看见了都得搭把手。”当时也参与了救助王芳母亲的宋涛说。

▲小卖店里的商品被一点点清理出来

在葡萄园村,遇到的村民都会彼此打听着家里受损失的情况。一些因为洪水失散的家禽家畜也正在一只只被找回。

王大哥在村子里养了30多只兔子,大水冲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精疲力尽地趴在窝里。王大哥的邻居之前在家里养了两只旋风鹦鹉,走的时候实在没条件带上,他们就把笼子挂在了屋顶最高的地方,好在回来后发现它们安然无恙。一些被冲散的鸡仔、看家狗也从草垛下、杂物堆里钻出来,有一些真的寻见了自己的主人。

▲在洪水后被找到的村民所养的鹦鹉

▲经历洪水后居民家中养的兔子

王芳的弟弟从家里找出了手机充电器,“这还能用吗?”他自言自语,“手机充不了电都得关机。”随后,他把充电器放在路边的车顶上晒了起来,一起等待被晒干的,还有几双鞋子和几件衣服。

救出多人的“铲车侠”

“如果清淤泥需要帮忙,我也肯定会去帮忙的。”

冲洗,或许是7月30日太师屯镇街道上出现最多的场景。永安街上,环卫工正在用铁锹清理逐渐干涸的淤泥,保险公司的运输车辆也把一台台受损的汽车运出。

▲居民在路边冲洗着手上的淤泥

在28日的洪水中,靠清水河较近的永安小区和正阳小区受损较为严重,停在小区内的很多车辆受损。小区进出口的墙面上,还留着车辆被冲出去后冲撞时留下的印记。裸露出来的墙砖,就好像记录那天洪水高度的水位线。

曲女士住在正阳小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她回忆说,自己28日上午6点多发现小区开始涨水,只十几分钟就涨到了半米左右,因为担心自家停在小区里的车被水淹,她决定出去把车开到小区外地势更高的地方。

“结果我把车开到小区门口,车里就涌进水来,车也开不动了。我就想着不要车了,赶紧下车,回去把值钱的东西带着去楼上邻居家。”她说,等自己返回单元门的时候,却发现因为涨水已近1米,单元门被外部的水流压得根本拉不开。

眼看着水位越来越高,曲女士只能爬上一辆汽车的车顶等待救援,所幸一辆救援的铲车很快赶来,曲女士爬到了挖斗里,撤离了小区。30日当天,曲女士回到了家中,“都是泥,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也不可能住进去,只能等着下一步找人清理了。”她说。

28日在太师屯镇开铲车救援的王天宇,因为和朋友在12小时里救出了100多人而被很多网友称为“铲车侠”,“如果后续需要帮忙清理,用得着我的话,我也肯定会去帮忙的。”王天宇30日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被水冲毁的车辆正被运走

据北京市气象局7月29日公布的数据,自7月23日以来降水过程持续7天,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尤其是北部山区,23日8时至29日11时,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210.4毫米,其中太师屯镇所在的密云区降雨量366.6毫米,本次降水连续在密云区出现极端强对流天气,为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而这类极端天气的精准预报目前依然是世界性难题。

▲太师屯镇街头正在清淤的工作人员

在太师庄中学的受灾群众安置点里,中学的礼堂被当成食堂和活动中心,闲暇时,有人在这里打起了扑克,也有些人在这里的公共充电站给手机充电、刷手机,工作人员会不时询问大家是不是需要绿豆汤解暑。

也有些人开始计划返回家中,“日子总还得往下过不是。”马大爷说。

红星新闻记者付垚摄影报道实习生安雅涵王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