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陈丹萍
25万条流动儿童及留守儿童数据精准摸排,勾勒儿童成长“信息网”;24万次电子证照调用,实现线上一“键”入学;打破壁垒,7.6万新生儿实现指尖参保……数据赋能,精准触达,泉州积极构建儿童服务数字化新模式。
日前,记者从泉州市数据管理局了解到,为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有效服务儿童事业,泉州市立足“数据要素驱动”核心定位,紧扣儿童权益保障需求,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监测摸排、教育入学服务等领域深化数据赋能实践,构建起“数据治理—场景应用—服务升级”的全链条政务服务新模式,为推进儿童事业发展注入数智动能。
建隆/漫画
数据精准勾勒儿童成长“信息网”
针对流动儿童信息分散、识别难等问题,泉州数据管理部门深度挖掘公共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构建儿童信息全景画像,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并基于预设的各类核心指标,建立动态筛查模型,实现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智能化核验,最终输出符合政策要求的精准目标人群清单。
2025年,泉州市已累计摸排筛查全市超25万条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数据,完成率达100%,居全省首位。
打造平台实现线上一“键”入学
精准摸排留守、流动儿童的基础数据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服务提供了扎实的信息支撑,更为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奠定基础。从识别需求到落实服务,数据赋能进一步延伸至入学保障,助力实现教育公平。
在教育服务领域,泉州市数据管理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共同打造“教育入学一件事”融合平台,依托数据高效流转以及建模,实现了学生入学资格自动核验,入学材料和报名信息自动获取,减少纸质材料提交,简化入学流程,实现线上一“键”入学。
2025年秋季中小学招生报名首日,泉州市民通过系统调用各类电子证照近24万次,单日调用频次、总数均为第一,累计调用各类公共数据查询核验接口(户籍信息、不动产信息和居住证信息等)次数超202万次。
打破壁垒指尖实现新生儿参保
通过数字政务的迭代升级,实现全市儿童服务数据跨场景、全流程应用。
针对新生儿凭身份证参保的时间差痛点,泉州市数据管理部门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联合卫健、公安、医保等部门,提出“出生即参保”,通过出生医学证明便可参保,进一步优化新生儿参保档案管理,避免新生儿在已使用出生医学证明参保的基础上二次提交身份证信息,保障医保参保兼容出生医学证明与身份证参保两种模式,实现参保登记“指尖办”、健康保障“零距离”。
据统计,已覆盖2023年到2025年6月泉州市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超13万份,比对识别身份证户籍信息近7万个,其中未参保新生儿新增参保7.6万人,实现参保身份无感切换4.2万人,进一步推进新生儿精准参保工作。
□短评
用数据编织温暖的守护网
25万条儿童信息精准摸排;24万次电子证照调用,实现入学“一键办理”;7.6万新生儿“出生即参保”……泉州正通过构建儿童服务数字化新模式,让数据真正“跑”起来,悄然织就一张温暖而高效的守护网。
流动儿童识别难、入学手续繁杂、新生儿参保存在“时间差”,针对这些痛点,泉州以“数据要素驱动”破题,重塑儿童服务新逻辑,将传统服务中需多次奔波的事项,转化为数据的自动流转与精准匹配。这一系列便民“减法”的背后,是政府通过数据高效协同、主动将服务端口前移得来的。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孩子早受益,民生服务因此增添更多温暖。
当前,泉州正积极建设数字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然而,真正的数字政府建设,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炫目的技术指标,更在于能否精准感知并化解民众的“急难愁盼”。只有数据真正跨越部门壁垒,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转化为指尖可及的“零距离”。
期待这些“无感却有心”的服务创新,能拓展至更多民生领域,让“数字红利”如春风化雨,滋养每一棵成长的幼苗。(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