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反恐变大清洗?以色列前总理都看不下去:这场仗把国家未来打没了。 在中东这片充满冲

反恐变大清洗?以色列前总理都看不下去:这场仗把国家未来打没了。 在中东这片充满冲突与宿命感的土地上,每一次炮火的轰鸣都不只是军事行为,更是政治、信仰与民族命运的交汇点。以色列声称的“反恐战争”,如今正逐步演变成一场无法收拾的人道灾难,连以色列国内的强硬派人物都开始发出警告。 当昔日的盟友纷纷冷眼旁观,当战火烧进难民营深处,谁来为无数无辜者的生命负责? 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而言无疑是黑色的一天。超过1100名以色列人在突如其来的袭击中丧生,激起了全国愤怒的情绪。以色列政府迅速启动报复行动,宣布将摧毁哈马斯的武装力量和地下设施。战火自此燃遍加沙,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平民被卷入这场惩罚式的攻势。 以色列国防军的空袭几乎没有停止过,导致加沙地区大量基础设施被夷为平地。电力系统瘫痪、饮用水中断、医院超负荷运转,饥饿与疾病在废墟中蔓延。 联合国数据显示,自战事升级以来,加沙已有超过六万人死于空袭与饥荒,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有以色列军官透露,他们被命令向试图领取救援物资的平民开枪,即便这些人手无寸铁,只为求一口食物。 以色列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前总理亚伊尔·拉皮德直言,这场战争已是“战略失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军事伤亡,也让以色列在外交上陷入孤立。他质问政府为何还要让士兵继续在加沙丧命,而没有任何清晰的战略目标。 前军事情报官员迈克尔·米尔斯坦更是警告:“这是一场彻底的灾难,哈马斯根本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具韧性。” 更具爆炸性的是,前总理奥尔默特也公开发声,谴责政府正在犯下战争罪。他痛批极端定居者焚烧巴勒斯坦村庄、攻击平民的行径,指出这是对以色列社会价值观的严重破坏。 他写道:“一个自尊自爱的民族,不能选择忽视这些暴行。”曾经支持扩建定居点的他,如今也看不下去这场变质的战争。 7月3日,约旦河西岸的杰宁地区再度成为焦点。以色列军队动用无人机、装甲推土机,对人口密集的杰宁难民营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称之为“反恐行动”。整整一天,枪声和爆炸声不绝于耳,空中无人机盘旋,地面炮火轰鸣。 来自巴勒斯坦卫生部门的消息称,至少9名平民被打死,百余人受伤,难民营中“发生了真正的大屠杀”。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此并不掩饰强硬态度。他在美国独立日活动上宣称,杰宁是“恐怖分子的温床”,以军的任务是“要么把他们送进监狱,要么送进坟墓”。 以色列军方则表示,只要目标未达成,行动就绝不会停止。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中止与以色列的所有接触,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保护平民。 以色列政府的这种立场正在逼迫其昔日盟友重新评估立场。法国、英国已宣布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表达对战争不满,并希望推动两国方案重启。特朗普政府此前对以色列吞并加沙的表态,也被认为是鼓励内塔尼亚胡强硬的幕后推手。 在国内,呼吁结束战争的人质家属被拒绝进入议会,甚至在街头遭遇暴力。他们被冠以“叛徒”之名,只因希望亲人早日归来、战争早日结束。这种对异见的打压,让以色列社会更加撕裂。 以色列的支持者中,有人终于站出来说“不”。他们不再为政府的行为辩护,而是呼吁立即停止战争,恢复对法治与人道的尊重。“如果战争的代价是国家的未来,那就不值得继续。”这是越来越多以色列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从反恐变成清洗,从报复变成报复性毁灭,这场战争已彻底偏离原本的轨道。以色列政府若继续无视国际规则与舆论警告,恐怕将把自己一步步推向历史的悬崖。在这个关键节点,选择和平,才是对国家真正的负责任。 这场仗,不只是对手的毁灭,更是对自身底线的考验。真正的敌人,不在边境,而是在失控的权力中。当连前总理都看不下去,世界也很难再保持沉默。内塔尼亚胡政府要面对的不只是外部压力,更是来自内部的良知呐喊。战争终将结束,留下的,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能否被保全。 信息来源: [1]专访|以色列前和谈代表丹尼尔·利维:以色列处于过度扩张的狂妄政策中,可能被反噬 澎湃新闻 [2]以色列总理称将“挫败”伊朗核武器企图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