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其中51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洛阳市公安局坚决扛牢责任,以打促防、打防结合,打击文物犯罪成效位居全省先进行列,文物类有效警情连续4年下降。
率先成立打击文物犯罪专业队
为加强对打击文物犯罪工作的统筹组织,早在2019年2月,经市委和市政府批准,洛阳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打击文物犯罪专业队。工作中,洛阳市公安局注重通过实战培养专业人才,并在实战中不断总结技战法。他们建立完善整体联动工作机制,解决基层任务重与文物类小案推动难的矛盾。
“文物犯罪的隐蔽性、职业化和网络化增加了案件线索挖掘的难度,导致公安机关在打击文物犯罪时面临案件线索来源单一。”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文物犯罪网络化,洛阳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网上文物犯罪线索侦控力度,强化互联网信息研判,从中发现盗掘、倒卖、销赃线索,开展深度打击工作。
全链条打击倒卖文物犯罪
近日,位于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镇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汉魏洛阳城是东汉到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博物馆“片羽吉光”主题精品展厅,有一面记载昭君出塞故事的铜镜,备受中外游客的关注。
据悉,这面铜镜诞生已有1800余年,至今仍能清晰看到上面记录着昭君出塞故事的图画和铭文中的“中国”二字,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其实,这面诞生于东汉时期的铜镜能够逐步走进公众视野,源于一起特大倒卖文物案的告破。2023年,洛阳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倒卖文物案,追缴东汉昭君出塞镜等8件一级文物、66件二级文物、593件三级文物、762件一般文物,抓获80名犯罪嫌疑人。
“这起特大倒卖文物案就是从一条倒卖文物线索入手。”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警方在侦办昭君出塞镜案件过程中,不断发现犯罪嫌疑人非法买卖文物的线索。案件侦办过程中,警方强化研判经营、整体作战意识,按照“市县主战、信息先导、合成研判、统一收网”的集群作战理念,将打团伙、摧网络作为侦办目标,由文物犯罪侦查大队牵头,会同相关警种展开深度研判。最终,洛阳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果断出击,成功追回被倒卖的文物。
构建文物保护“大格局”
洛阳历史源远流长,除龙门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馆藏文物42万余件,博物馆102个,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洛阳市公安局积极构建打防衔接新模式,建立完善警种融合新机制。洛阳市公安局将各博物馆和重点文保单位全部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文物联合执法活动,逐级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制,积极推动形成文物保护“大格局”。
洛阳市公安局和文物行政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进行会商研究,全面搭建文物犯罪执法协作平台,不断畅通文物犯罪案件线索移交、盗掘现场共同勘验、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渠道,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案件侦办全程支撑。
洛阳公安以打促防,对在打击文物犯罪过程中发现的文物保护管理和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的短板、漏洞,及时向文物部门通报,指导文物部门加强安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