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10)明朝第十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 明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10)明朝第十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 明朝第十位皇帝朱翊钧,史称明神宗,登基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那一刻,他或许还没料到,自己将成为一段“盛世”与“荒唐”的交织体。这个皇帝,生于天子之家,却在位期间演绎了一出“宫廷版的悲喜剧”。 政治上,万历皇帝“懒政”成了家。表面上,他手握重权,实则深陷“玩物丧志”的泥潭。朝政由宦官、内阁、权臣轮番把控,皇帝成了“摆设”。明朝的官场腐败如同溃烂的苹果,外表光鲜,内里腐臭,腐败的根源在于皇帝的“放养”。一方面,官员贪污腐败,贪得无厌;另一方面,皇帝沉迷于“养生”与“享乐”,对朝政漠不关心。万历三十年后,他甚至关闭了朝会,仿佛自己变成了“皇帝摆设”。 经济方面,明神宗的统治既有“盛世”光环,也埋藏隐忧。国家财政逐渐枯竭,税收制度扭曲,农民苦不堪言。手工业、商业繁荣,尤其是瓷器、丝绸远销海外,带来一时的繁荣景象,但“富不过三代”的经济泡沫逐渐浮出水面。大规模的“银荒”让朝廷焦头烂额,财政危机日益逼近。 社会人文方面,文化繁荣,学术兴盛,明神宗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学者、文学家。可是,社会的阴暗面也逐渐浮出水面:官场腐败、贪污横行、民不聊生。士子们望而却步,百姓苦不堪言,却无人能真正改变这局面。 外交方面,明朝逐渐走向衰败的边缘。与日本的“倭寇”屡次骚扰,海盗横行,边疆局势紧张。朝鲜、琉球、越南等邻国关系复杂,明朝的威望逐渐削弱。尤其是万历年间,朝廷对外事务逐渐交由地方或边疆将领处理,中央的“软弱”成为外敌觊觎的契机。 军事上,明神宗虽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但战斗力不振。对抗倭寇的“海防”屡屡失利,边疆防线薄弱。内忧外患交织,国家危机逐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