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7年,28岁的知青谢炳义给一个哑巴女乞丐买了两碗面,可在吃完后,这个女乞丐

1977年,28岁的知青谢炳义给一个哑巴女乞丐买了两碗面,可在吃完后,这个女乞丐跟着他不走,无奈之下只能带回家,可没想到十年之后得知哑女真实身份,谢炳义连忙报警。 1977年,街头小巷里挂着红红绿绿的布标,知青返城的消息刚冒头不久,而谢炳义,算是抢了个头班车,从延安老区辗转回到北京。 那年他28岁,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城市里算是晚婚行列的尾巴。 谢家为他的婚事操碎了心 其实谢炳义是个实在人,干活麻利,性子不急,倒霉就倒霉在个头太矮,腿上还有点残疾。 说是残疾,其实就是年轻时修梯田摔了一下,左腿没接好骨头,走路有些跛。 姑娘们一看,皱着眉头就摇头。 他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见谁都低着眼,活得像个影子。 事儿是从一碗面开始的。 那天他下了班,沿着和平里胡同往家走,天灰蒙蒙的,地上还有残雪。 他看到前面垃圾桶旁边有个女人,蹲在地上翻剩饭。 那女人头发乱得像鸟窝,脸上全是泥渍,看着顶多二十多岁,衣服破了又补,整个人缩成一团。 她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像是喊谁,又像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站了有半分钟,什么也没说,就走过去问:“你饿吗?我请你吃碗面。” 她犹豫了几秒,轻轻点了点头。 两人去了路边摊,谢炳义点了两碗鸡蛋面。 他看着她低着头狼吞虎咽,一口汤都不剩,心里突然泛起一股说不上来的感觉。 吃完后他要走,她就悄悄跟上。 他走得快了点,她也快了;他停下,她也停。 他回头说:“你去哪儿啊?”她不答,只是盯着他。两个人就这么一路,走到了谢家门口。 谢妈妈一开门,看见儿子后头跟了个脏兮兮的女人,脸都绿了。“你干嘛把人领回来了?”她问。 谢炳义也一脸苦笑,说不是领,是跟着来的。 他也拿不准这人到底是什么情况,只知道她是哑巴,说不清话,眼神里透着一股绝望。 母子俩把她劝了半天,她就是不走,坐在院门口一动不动。 最后谢妈妈心软了,说:“好歹是个女人,冻一晚上出事了怎么办?先让她住一晚,明天送派出所。” 晚上,她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再出来时,谢家人都愣了。 那女人模样不俗,眉眼端正,皮肤白净,洗干净后,跟白天像换了个人。 谢妈妈盯着她半天,偷偷和丈夫说:“这孩子真挺俊的,别是菩萨送来的吧。” 第二天她没走,第三天也没走。 谢家又急又怕,但谁也不忍心把她赶出去。 谢爸爸干脆拿着碗饭坐到她对面,用手指了指谢炳义,慢慢问:“你想不想留在这儿?做我儿媳妇?” 她一开始愣着,后来竟然点了点头。 那年代的婚姻不像现在这么讲究流程,有张户口卡,能过日子就行。 谢家人觉得老天爷既然送来这个媳妇,也算儿子有福气。村里人都说他们运气好,捡着个闷声不响、手脚勤快的好女人。 他们结了婚,没摆酒席,也没请客。 小两口日子过得特别安静,哑女不会说话,但手很巧,早晨起来做饭,晚上缝补衣服,还在小卖部帮人收拾柜台。 邻里关系也渐渐熟络起来,大家都说谢炳义娶了个实在人。 几年里,他们有了两个儿子。谢妈妈乐得合不拢嘴,说谢家这祖坟真是冒了青烟。 这十年里,没人再提起她从哪儿来,她也从不主动透露,仿佛她的人生从那碗面开始,之前的事全都清空了。 直到1987年的春天,一切都翻了。 那天中午,哑女去菜市场买菜,街口突然冲出一个男人,把她拦住。 那男人大声喊:“秀芝!你去哪儿了?我找你十年了!” 她脸色一变,拎着菜篮子就跑。他在后头追,嘴里喊个不停:“我是你男人啊,回家吧!孩子们都等你呢!” 她跑回家,反锁门,整个人都在发抖。 谢炳义问了她几次,她摇头不答,抱着两个孩子坐在炕上,眼泪直流。 第二天,那个男人又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红本本。 门一开,他扑通跪在地上,说:“我是她丈夫,赵大柱。我们结婚十年了,她给我生了两个闺女。她突然跑了,我一直在找她。” 谢炳义愣住了。 他看了那张结婚证,红章盖得清清楚楚,照片上的女人,就是现在的妻子。 谢炳义没吼,也没推她。他只是转身,拨了110。 警察来了,三人被叫去派出所,赵大柱承认家暴,秀芝熬不住才跑了。 他说自己知错了,这些年一个人带俩孩子,挺不容易的,想把她接回去。 警察看了证件,说婚姻确实存在,但也不能强迫她回去。 既然谢家和她过了十年,还育有两个儿子,那就尊重她个人意愿,但得依法办离婚手续。 赵大柱听了,瘫在椅子上,脸色发青。 秀芝拉着谢炳义的袖子,眼神分明带着恳求,她不想回去,那是她逃出来的地方。 离开派出所的时候,谢炳义追上赵大柱,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都是家里存的,整整两千块。 他塞过去,说:“你带孩子过得苦,这点钱先拿去。孩子想妈了,可以带她们来看看。我不拦。” 赵大柱握着钱,愣了很久,突然眼圈红了。 那之后,李秀芝换了身份证,也补了新的婚姻登记。 他们一家四口,继续过着那种平淡日子。 谢炳义从没说过她骗了他,也没问她为什么从来不说实话。他说:“她不是想骗,她是不敢说。她当时要是不跑,早被打死了。” 街坊们议论了几天,后来也就没人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