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毛主席的五大遗憾:   第一:接班人选择谁?   毛主席在世时,曾苦心孤诣地选择

毛主席的五大遗憾:   第一:接班人选择谁?   毛主席在世时,曾苦心孤诣地选择接班人。他先后考虑过刘少奇、林、邓、王洪文等,但都经历了波折。1976年逝世前,毛主席做出了最后的抉择,那就是他深受信任的华国锋。   其实比起来叶剑英等人,华国锋的资历不算深,1949年解放时,华国锋刚被调入湖南当县委书记。如果不是50年代的几篇报告,也不会被高层看见。那是一次毛主席去家乡视察,看到华国锋的农业报告,当即接见了华国锋,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从县委书记到省委书记,再到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的仕途节节高升,虽然有毛主席的赏识,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憨厚老实和忠诚品质让毛主席看好。毛主席逝世前,正式做出决定让华国锋接班,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第二,与贺子珍的分离   自1928年起,他们携手同行,历经风雨。在毛主席遭受政治排挤、陷入艰难困境时,贺子珍不离不弃,陪他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无论是艰苦的转战,还是在中央苏区的复杂斗争,他们相互扶持,伉俪情深。然而,时光悄然改变着一切。   1937年到延安的贺子珍,身体因长征的战火和频繁生育而千疮百孔,面对涌入延安的大批知识青年,要强的她深感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在心底蔓延。矛盾与冲突在不经意间滋生,让两人的关系降至冰点。1937年8月,贺子珍决然离开延安,即便毛主席一路挽留,倔强的贺子珍还是辗转前往苏联。此后,毛主席多次流露出对贺子珍的思念,希望能再见她一面,(除了1959年在庐山见过一面)此后几十年再没有见过。有人假设,或许,如果贺子珍没有离开,历史会有另一个走向。   第三:为革命牺牲了多位亲人   毛主席一家为革命事业奉献出太多。他的妻子杨开慧,在白色恐怖笼罩的1930年,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守对革命和对毛主席的忠诚,英勇就义。二弟毛泽民,原本可以在家乡安稳度日,却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投身革命。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背叛革命,毛泽民不幸被残忍杀害,年仅47岁。三弟毛泽覃,作为红军独立师师长,在红军长征后,毅然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在一场惨烈的遭遇战中,寡不敌众的他壮烈牺牲。此外,毛主席的妹妹毛泽建、侄子毛楚雄等亲人,也都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主动请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将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   第四:贷款只得3个亿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毛主席踏上了首次出国访问的行程。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新中国急需与苏联建立紧密联系,争取支持与援助。毛主席与斯大林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最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然而,在审阅条约时,周总理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条约中“缔约国一方一旦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得以援助”这句话表意含糊。经毛主席同意,周恩来将“得以”改为“尽其全力”。   在诸多协议的谈判中,苏联方面态度强硬,许多条款不肯让步,这让毛主席此次苏联之行颇为不顺。从与斯大林的合影中,便能隐隐看出毛主席神情中的凝重与无奈。而贷款协议的结果,更是让毛主席大失所望。双方达成的贷款协议显示,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信用贷款,年息1%,用于中国购买苏联的机器和设备。但这3亿美元,仅仅是毛主席所期望贷款数额的十分之一。毛主席心情沉重地对周恩来说:“我们总算从虎口中夺得一点食物。一定要好好建设我们的祖国。”   第五:没有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就已将解放台湾提上日程。1949年淮海战役接近尾声,他便要求粟裕副司令员研究攻打台湾事宜。得知渡海两栖登陆作战需海空军火力支援,而当时解放军仅有陆军时,毛主席果断决定立即建立人民海军和空军,并亲自选定海空军首任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准备,打算在1951年前后顺势解放台湾,还内定粟裕为解放台湾总指挥,时任九兵团司令的宋时轮已组织部队开展夺岛训练。   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于6月底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这使得解放台湾的计划变得复杂艰难。随后,因朝鲜战争战火逼近鸭绿江边,毛主席无奈将原准备解放台湾的50万大军改编为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失去了一次绝佳的解放台湾机会。1955年,毛主席决定先攻打一江山岛,肃清浙江沿海国民党盘踞岛屿,测试美台“协防条约”。1958年,为挫败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毛主席指挥了“823金门炮战”。此后,毛主席一边谋划武力解放,一边积极探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提出了“一纲四目”等重要思想。直至1975年底,毛主席身体极度衰弱,仍心系台湾问题并作出重要批示。但终其一生,他未能亲眼见证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成为他心中难以释怀的最大遗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