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5年7月26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中朝友谊塔前郑重表态。 强调永志不忘志愿

2025年7月26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中朝友谊塔前郑重表态。 强调永志不忘志愿军烈士功勋。此前,西方媒体借朝俄互动频繁、中朝高层互动低调,炒作“中朝关系降温”“朝鲜转向俄罗斯”。实际上,中朝务实合作正在提速,平壤-北京国际联运列车将恢复通车,经贸复苏迹象明显。金正恩此举是对中朝关系牢固的最好注解。 正文剖析 军事战略视角:朝鲜的“双轨开放”与平衡术 朝鲜近期与俄罗斯互动频繁,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甚至被曝向俄乌战场派遣支援部队,军事技术合作密切。这背后是朝鲜的生存逻辑:面对美韩“自由之盾”联合军演规模连创新高、F-35战机常态化抵近侦察的压力,朝鲜急需军事支持以打破孤立。但朝鲜并未因此疏远中国,而是选择“双轨开放”——对俄侧重军事互助(军援换能源),对华侧重经济重建(铁路、贸易、基建)。这种策略既能让朝鲜利益最大化,又能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大国,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战略定力。 争议点:有观点认为,朝鲜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会削弱中朝同盟。但数据显示,中朝贸易额虽在2023年因疫情萎缩,但近期鸭绿江新桥复工、朝鲜技术人员赴华培训等动向,预示经贸复苏在即。朝鲜的“双轨开放”并非选边站,而是分领域深化合作。 国际关系视角:中朝关系的“历史纽带”与“现实需求” 金正恩在中朝友谊塔前的表态,直接呼应中国关于“中朝传统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论述。这种表述在朝俄互动中从未出现——普京访朝时双方聚焦“安全合作”,而金正恩对中国则刻意突出“历史纽带”与“道义责任”。这背后是中朝关系的特殊性:两国不仅有着共同的革命历史,更在半岛问题上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中国反对半岛生战生乱,朝鲜需要中国的外交支持以应对美韩压力。 个人见解:西方媒体炒作“中朝关系降温”,低估了历史的重量。中朝友谊塔上的1025块花岗岩,每一块都铭刻着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历史。这种历史纽带不是朝俄军事合作能替代的。朝鲜的“双轨开放”恰恰说明,平壤在大国棋局中有着清晰的战略判断。 争议与不同观点 西方智库观点: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断言“朝鲜正以军事捆绑换取俄能源与粮食,中国在半岛影响力已被边缘化”。这种观点忽视了中朝关系的深厚基础。 中立派观点:认为朝鲜的“双轨开放”是务实选择,既能获得军事支持,又能推动经济重建,符合朝鲜的国家利益。 支持中朝关系派:强调中朝传统友谊不可替代,朝鲜不会因朝俄合作而疏远中国。 结尾总结 金正恩在中朝友谊塔前的表态,是对中朝关系始终牢固的最好注解。朝鲜的“双轨开放”策略,既是大国博弈中的生存之道,也是对历史纽带的坚守。未来,中朝关系将在务实合作中继续深化,共同应对半岛挑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