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发布了,全美民众欢呼雀跃!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7月24日签署了一项名为《终结流浪与恢复秩序》的行政命令。该命令旨在调整联邦政府处理无家可归问题的方式。 说白了就是把联邦资金从解决住房短缺的 “治本” 项目,转向用警力驱赶流浪者的 “治标” 行动。根据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数据,2024 年全美无家可归者已达 77 万,洛杉矶街头的帐篷城甚至蔓延到高速公路桥下,粪便和垃圾堆积成山,疾病传播风险激增。可特朗普的解决方案不是建更多廉租房,而是授权警察把流浪者塞进精神病院或戒毒所,甚至计划在沙漠里建 “政府帐篷城” 集中关押。 这道命令最狠的是 “釜底抽薪”—— 停止资助针头交换、流动医疗车等 “减害” 项目,反而给那些严格执行街头露营禁令的城市优先拨款。洛杉矶警察已经开始用高压水枪驱散流浪者营地,把他们的被褥和日用品扔进垃圾车。更讽刺的是,联邦政府同时削减了 10 亿美元精神卫生专项拨款,导致许多州县根本没钱接收被强制收治的流浪者。俄勒冈州议员刚通过一项强制治疗法案,却发现全州精神病床位缺口超过 2000 张,最后只能把人塞进监狱候审室。 政策背后的政治算计一目了然。特朗普团队深知,2026 年大选临近,保守派选民对 “城市乱象” 的不满情绪高涨。通过制造 “清理街道” 的视觉冲击,既能转移民众对经济衰退的注意力,又能巩固 “铁腕治理” 的形象。但这种 “头痛医头” 的做法,反而让问题愈演愈烈。纽约市 2024 年驱逐了 1.2 万名流浪者,结果他们分散到郊区后,犯罪率反而上升了 18%,地方政府不得不花更多钱建临时收容所。 真正的矛盾藏在数据背后:全美房价中位数在 2025 年突破 50 万美元,而最低工资仅为每小时 7.25 美元,一个人需要每周工作 120 小时才能负担得起两居室公寓。当硅谷科技公司用 AI 监控员工如厕时间时,联邦政府却在削减住房补贴,这才是无家可归危机的根源。特朗普的命令看似强硬,实则是把弱势群体当成了政治棋盘上的棋子。正如全国无家可归者法律中心指出的:“最安全的社区是那些拥有最多住房和资源的地方,而不是把贫困视为犯罪的地方。” 当洛杉矶流浪者被迫在山火中推着全部家当逃命时,那些欢呼政策的人或许该想想:下一个被 “清理” 的,会不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