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名家画百草|崔培鲁:芍药根魂胜牡丹

[前言]为传播好中医药文化,讲好中医药故事,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助力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国网中国中医频道(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平台)推出《名家画百草》栏目,聚焦书画名家,讲述中医中药。在这里,我们将邀请书画名家执笔,以笔墨为媒,邂逅百草芳华;我们将汇聚中医智慧,以医理为脉,探寻本草奥秘。当书画的灵动遇上中医药的深厚,这场跨界的交流,必将如琴瑟和鸣般,奏响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美妙乐章。

[嘉宾介绍]崔培鲁,1944年出生,祖籍山东,著名书画家,深圳南山画院首任院长。师承王小古、郭怡孮等大家,深耕传统笔墨,融南北艺术之长。崔培鲁在以水墨淡彩独创葡萄画风,晶莹剔透的光影质感成为标志性艺术语言,享誉画坛,被称为“崔葡萄”。其花鸟画承袭近现代传统,笔墨精炼、设色清雅,形神兼备间焕发生活意趣。他践行"师古不泥古"理念,坚持写生创作,在传统框架中探索个性表达。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收藏。其葡萄题材的创新实践,拓展了中国花鸟画的表现维度,成为当代画坛具辨识度的艺术范例。

[本期摘要]崔培鲁强调从传统书画中汲取养分,同时注重深入生活,他以菏泽牡丹园为重要写生基地,研究牡丹生长规律、品味及与芍药的区别(芍药为草本,冬季枯萎;牡丹为木本,冬季保留主干和花芽,谷雨盛开),还与花农交流,了解到牡丹可入药材。他认为书画家的艺术劳动符合养生规律及中医药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念,已成为自然化的劳动。强调有文化品味和学术修养的艺术家需在文学等方面多读书,使画作富有书卷气,且表示自己愿继续学习,研习传统文化,继承书画传统。

出品:中国网中国中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