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1978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
60年代左右,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高兴祖带着学生考察南京大屠杀历史痕迹,在1979年才出了《日本帝国主义南京大屠杀》的内部读物。
直到1982年日本修改教科书之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急修建,南京大屠杀才成为了我们课文中深刻的血水记忆。
《南京照相馆》,就是这个舆论战场的新标杆,将21世纪的两部“南京题材”《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甩得看不见车尾灯。
这两部电影,一部主角是鬼子,一部主角是美国骗子!咋滴,拍一部中国人当主角的南京题材电影就这么难?
而《南京照相馆》完美补齐了这个空位拼图,为“南京记忆”流淌于世界舆论场,落下了重重一笔。
对于南京大屠杀,最好的方式不是杀回去,那会和以色列一样,让以前的受害者形象崩于一旦。
南京大屠杀最好的报复方式,就是把这段历史变成日本人的罪恶枷锁,未来哪天我们征服日本,就能搬出这个枷锁,说“我们不复仇,所以你们得感恩戴德,然后你们得赎罪”!然后可以名正言顺地逼着它们交纳贡赋!
哪天又需要了,再搬出来,再逼着它们交!年复一年无穷尽也!让它们天生自带负罪感,然后被不停反复收割。
烽火问鼎计划南京照相馆热点现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