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耿彦波的高瞻远瞩! 内蒙丰镇那场整整两天两夜的雨,把上游的水库都快撑爆了。谁也没想到,这场洪水最后全倒进了大同御河,可整整20个小时的排洪,御河就跟没事人似的,稳稳当当接住了所有水量。 现在回头看,要是没有耿彦波当年对御河的加宽加深,大同这会儿说不定早就成了一片汪洋。 耿市长干这事的时候,可没少挨骂。2008年他刚来大同,说要花50亿整治御河,好多人都觉得他疯了。那时候大同财政紧张,有人说这钱不如拿去修路盖房,有人说他是在搞面子工程。 可耿彦波呢,带着工程师徒步走了20公里河道,在图纸上画满了标记。他亲自盯着挖土机清淤泥,一铲子一铲子把520万立方米的烂泥挖出来,又修了30公里的坚固堤防。那场面,五百多台机器同时开动,尘土飞扬里,谁也不知道这个市长到底图啥。 最绝的是他想出来的融资办法。没钱怎么办?他用土地抵押贷款,愣是把启动资金凑齐了。拆迁遇到阻力,他就挨个去居民家里唠嗑:“现在搬是暂时的苦,将来这儿就是你们的后花园。”当时好多人不信,可现在站在御河生态园的观景台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谁能想到这儿以前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这次洪水一来,所有质疑都哑了火。御河的河道宽了,堤坝高了,橡胶坝一拦,洪水就跟被驯服的野马。有人算了笔账,要是没治理,光下游的损失就得几十亿。更别说那些住在河边的老百姓,一觉醒来房子还在,孩子还能在岸边放风筝,这比啥都强。 耿彦波这人,从来不说漂亮话。他在工地上穿胶鞋踩泥坑,下雨天照样来检查,发现问题当场打电话解决。有人说他“大拆大建”,可拆了破房子,换来的是能抗百年洪水的屏障;有人说他“越权”,可他心里清楚,当市长就得为老百姓的长远打算。就像这次洪水,御河没垮,老百姓心里的那杆秤却更清楚了。 现在御河两岸,老人打太极,孩子喂鱼,周末还有马拉松比赛。谁能想到,这河里的水以前都是黑的,鱼虾都活不了?耿市长走的时候,好多老百姓自发去送他,现在御河边立着的那块碑,不是给他歌功颂德,是老百姓用脚投票的结果。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当年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决定,多年后却成了救命稻草。耿彦波的高瞻远瞩,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是一铲子一铲子挖出来的,是顶着骂声干出来的。这次洪水过后,再没人说他瞎折腾了。毕竟,当别的地方在洪水里挣扎时,大同人还能在御河边散步,这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就是对他最好的回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