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四川眉山,男子家兄妹3人,男子和大哥达成协议,由大哥赡养父亲,男子赡养母亲。母亲

四川眉山,男子家兄妹3人,男子和大哥达成协议,由大哥赡养父亲,男子赡养母亲。母亲中风瘫痪后,在男子家住了11年,母亲去世后,男子却说母亲把24.8万元遗产全部留给了他,大哥和妹妹提出质疑,认为遗嘱无效,可男子却拿出了一段视频,结果让兄妹俩傻眼了。 7月26日,据红星新闻报道,袁婆婆和丈夫育有两儿一女,兄妹三人各自成家后,大家相互走动,相处也算融洽。 两位老人渐渐上了年纪,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兄弟二人经过商量,达成协议:由老大一家照顾老父亲,直到父亲半年之后。老二一家负责照顾老母亲,小女儿也时常回家探望老人,尽尽孝心。 达成协议后,老大一家悉心照料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2012年,79岁的袁婆婆中风瘫痪了,但是她的意识还算清醒,只是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按照约定,老二一家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照顾,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而老人的女儿也很孝顺,经常去二哥家,给母亲洗澡洗头,清洁身体,让母亲过得舒适一些。 2023年,90岁的袁婆婆病逝,处理完老人的身后事后,老二却拿出了一份代书遗嘱,说母亲把她的全部遗产都留给了他继承。 老大和老三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母亲生前有一笔24.8万元的拆迁补偿,兄妹三人一直没有分割。 可没想到,母亲刚去世,老二就跳出来,要求把全部遗产拿走,他们怎么都接受不了。 在老大和老三看来,他们也照顾了父亲和母亲,尽到了同样的赡养义务,母亲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安排,他们质疑遗嘱的真实性,并要求平分遗产。 沟通未果后,老二一纸诉状,将大哥和三妹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由他来继承母亲的全部遗产。 1、继承开始后,遗赠扶养协议优先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民法典》第1123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在有遗嘱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遗嘱内容来处分遗产。 老二认为:既然母亲在2020年留下了代书遗嘱,那么按照遗嘱内容,自己可以继承母亲的24.8万元遗产。 2、这份代书遗嘱是否真实有效,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民法典》第1135条规定:代书遗嘱需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遗嘱人、代书人、见证人签名。 老二说2020年,母亲让他叫来4位邻居,由其中的一名邻居代笔,其他3名邻居,作为见证人,写下了这份代书遗嘱。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87岁,行动不便,但是意识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母亲是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下,自愿留下的遗嘱,4名邻居可以作证。 可老大和老三看完这份代书遗嘱后,提出质疑: 母亲虽然在遗嘱上有签字,但是并未注明日期,并且当时母亲患病,意识不一定清楚,这份遗嘱有可能是有人提前写好,诱导母亲留下的。 针对大哥和三妹的质疑,老二提交了一份视频证据,视频中袁婆婆在订立遗嘱时,虽然说话不流畅,但是意识清晰。 另外,3名证人均出庭作证,他们受老人邀请,去老人家中,见证老人立遗嘱,这份遗嘱系老人口述,另一邻居代笔书写,是老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法院审理后认为:袁婆婆立下的这份代书遗嘱,由1名邻居代笔,其他3人见证,代笔人在遗嘱上签名并注明了日期,袁婆婆和其他3名邻居在上面签名,但是并未注明日期。 这份遗嘱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瑕疵,但结合多方证据,证实遗嘱是老人真实意思的表示,这份代书遗嘱真实有效。 3、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 《民法典》第1133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袁婆婆在二儿子家生活了多年,感恩二儿子的照顾,立下遗嘱,由二儿子来继承自己的遗产。 这是老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应当尊重。 但是考虑到老大和老二也有照顾2位老人,经调解,兄妹三人达成一致意见:由老二继承母亲的24.8万元遗产,但是从中拿出62000元给到三妹,拿出2万元给到大哥。 关注@律觀法说 ,从法律角度看世界,感受不一样的人情冷暖。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