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副站长杨若琛,说:“谁再敢告黑状,这就是他的下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8年夏天,武汉温度高达39度,航空委员会大楼里更是闷热难耐。钱大钧刚结束例行会议,就看见副站长杨若琛鬼鬼祟祟地从办公室溜出来。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 钱大钧心里清楚,这个戴笠安插的眼线又在搜集材料。自从西安事变后,军统对他的监视就没停过,表面上说是保护,实际上是防范,每份文件、每次会面、每个决定都会被详细记录,然后送到重庆。 那天下午,钱大钧直接推开军统湖北站的门。杨若琛正在整理一份关于苏联援华飞行员的报告,准备加上几句“可疑接触”的字样。钱大钧二话不说掏出手枪,一枪击毙了这个告密者。 “告黑状就是这个下场。”钱大钧的话传遍了整个国民党高层。 当时钱大钧作为蒋介石的侍卫长,亲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十三天。他与张学良、杨虎城多次接触,最终促成了和平解决。按理说这是大功一件,但回到南京后,风向完全变了。 军统开始散布谣言,说钱大钧在西安期间与张学良私下商议,甚至暗示他有“通共”嫌疑。这些子虚乌有的指控让蒋介石起了疑心。 1937年初,钱大钧被调离侍卫长职务,名义上升任航空委员会主任,实际上是被边缘化了。 航空委员会的工作确实重要,但也充满挑战。淞沪会战后,中国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原有的900多架飞机只剩下不到50架能正常飞行。钱大钧需要重建空军,争取苏联援助,培训飞行员,这些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偏偏这时候,戴笠又安排杨若琛进入航空委员会担任副站长。名义上是协助工作,实际上是全天候监视。杨若琛每天都要向重庆汇报钱大钧的行踪,包括他与苏联飞行教官的交谈内容,甚至连私人聚餐都要详细记录。 最让钱大钧愤怒的是,杨若琛竟然在报告中写道:“钱主任与苏联人员接触频繁,疑有不当关系”,这完全是颠倒黑白,为了重建空军,钱大钧必须与苏联援华航空队保持密切联系,这是工作需要,不是私人行为。 1938年夏天那次冲突的导火索,是一份关于飞机零件采购的报告。钱大钧批准了一笔紧急采购,用于维修苏联援助的伊—16战斗机。杨若琛却在向重庆的汇报中写成了“私自向苏方提供军事机密”,这种恶意曲解让钱大钧彻底爆发了。 开枪杀死杨若琛后,钱大钧并没有逃跑或隐瞒。他直接给蒋介石发了一份电报,详细说明了事件经过和杨若琛的恶劣行为。蒋介石看完电报,沉默了很久。最终,这件事被定性为“内部矛盾”,不了了之。 戴笠表面上没有追究,但暗地里加紧了对钱大钧的监控。1943年,当钱大钧调任军政部次长时,军统立即以“贪污军饷”的罪名将他拉下马。 钱大钧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不懂官场政治。他习惯了直来直去的作风,遇到问题就正面硬刚,从不考虑后果。这种性格在战场上是优点,在官场上却是致命弱点。 1932年淞沪抗战时,钱大钧指挥八十七师与日军激战三个月,给侵略者造成重大伤亡。 抗战期间,钱大钧主政第三战区时,坚决不让军统势力渗透进来。他认为军队就应该专心打仗,不应该搞这些阴谋诡计。 杨若琛事件暴露了国民党内部的深层矛盾,一方面是传统军人集团,以黄埔系老将为代表;另一方面是新兴特务集团,以军统为核心。两个集团为了争夺权力和影响力,不惜动用各种手段。 这种内耗在抗战期间尤为严重,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却在勾心斗角。有限的资源不是用于抗战,而是用于派系斗争。这种局面让很多有识之士感到绝望。 1949年,当解放军渡过长江时,钱大钧已经是上海市长。面对崩溃的局面,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那些曾经的内部矛盾和派系斗争,在历史的洪流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钱大钧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有军事才能,有爱国热情,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屡屡碰壁。他用极端的方式回击了诬陷,却改变不了大局走向。 网友热议: “钱大钧不愧是老蒋的八大金刚,军统平时横行霸道,这次踢到铁板了!杨若琛告黑状也不是一天两天,活该被收拾!” “戴笠想借特务系统架空将领,钱大钧这一枪直接打穿了军统的嚣张气焰。老蒋默许,明显是在玩平衡术!” 这事儿看似是钱大钧怒杀告密者,实则是国民党内斗的经典案例。军统特务横行霸道惯了,没想到将领们也不是吃素的。 “如果你是钱大钧,忍得了军统天天告黑状吗?还是说直接开枪太冲动?” 参考资料: 薛化元,《戴笠与军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38页 人民网党史频道《军统内部倾轧实录》 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武汉空战背后的权力博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钱大钧个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