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乐视8年前资金链突然断裂,老板贾跃亭竟把122亿债务甩给员工,直接跑路美国,谁料

乐视8年前资金链突然断裂,老板贾跃亭竟把122亿债务甩给员工,直接跑路美国,谁料公司不仅没倒闭,400名员工还过上了神仙般的快活日子,不加班不内耗,工资按时发社保按时交,幸福感可谓超越国内90%的打工人!   2017年夏天,一句“下周回国”成了贾跃亭留在中国最后的承诺。他人已经身在美国,背后却是一个700亿资金缺口和122亿的债务黑洞。   供应商堵门讨债,法院冻结资产,员工四散而逃,整个乐视帝国轰然倒塌。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家公司会一命呜呼的时候,留下来的400多名员工硬是把它从废墟里拽了回来。   他们不靠融资、不讲增长,不搞“画饼充饥”的故事,靠着一部《甄嬛传》、一栋写字楼和一批忠实电视用户,撑起了一个“反资本主义”的职场乌托邦。   当年贾跃亭高举“生态化反”的大旗,把乐视从视频网站一路扩张到手机、汽车、体育、电视等七大领域。   每个业务都像个无底洞,手机卖一台亏一台,体育版权一掷千金,电视补贴狂烧。光英超版权一年就花了十年会员费。靠着不断融资输血,乐视才勉强维持表面光鲜。   可一旦监管收紧,资金链断裂,整个“生态”瞬间崩盘。更讽刺的是,在公司最缺钱的时候,贾跃亭优先还的是自己家族的“借款”,而不是供应商的货款。   当法院开始冻结资产,他干脆辞职跑路美国,申请信托、申请绿卡,彻底把个人财产和国内债务切割干净。   留下的122亿债务,大部分压在了中小供应商和下游企业头上。有的破产,有的打官司,更多的则无奈认栽。   贾跃亭还在美国搞他的FF汽车,喊着“再还7亿我就回国”,可2025年一季度只交付了2辆车,却亏了4380万美元。   而反观被他“甩锅”的乐视员工,却在废墟中重建起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司。他们砍掉烧钱业务,只保留视频平台和电视业务,不扩张,不融资,追求的是“够用就好”。   办公楼出租,每平米租金6.5元一天,成了稳定现金流;乐视大厦的灯,晚上10点自动熄灭,再没有“表演式加班”。   最重要的是,那些年囤下的影视版权成了救命稻草。《甄嬛传》每年贡献上千万收入,加上其他剧集,足以覆盖基本工资成本。   电视业务还有存量用户交会员费、看广告,甚至试水了一款千元机,继续摸索硬件路线。   从万人公司瘦身到400人,反而形成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精简结构。没有高层内斗,没有冗余会议,员工实现了“社保顶格缴、每周四天半上班、年终14薪”,堪称打工人天花板。   这种生存方式,看似保守,实则极具现实意义。经历过资本狂飙的伤痛,这群员工学会了“低欲望经营”。   年营收只需五六千万,就能滋养整个团队。与贾跃亭时代每年烧掉百亿相比,简直是黑白对比。   为什么这么多债务没人追?因为追不回来。金融机构拿不到抵押物,供应商打官司成本大于回款,贾跃亭在美搞破产重组,把债务证券化,债权人最后只能选择“让乐视活着”,哪怕它只是半死不活。   这种“植物人模式”,反而保住了员工的饭碗,也保住了债主的一线希望。   2022年乐视的收入结构显示,影视版权占45%,电视业务占30%,办公楼出租15%,其他业务10%。不多不少,刚好够用。   乐视的故事,说到底是一场关于“退与守”的实验。在贾跃亭赌风口、玩杠杆、套现金蝉脱壳之后,这群员工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没有梦想,但活得踏实。他们不讲增长,但每人每月工资按时到账。放下财富神话,反而找到了稳定的幸福感。   八年过去,乐视没有死。它也不是活得多好,而是活得真实。400人靠“内容+出租”撑起一个小而稳的公司,成了国内企业界一个奇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