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与银行里应外合,搞包装贷套路:无偿还能力的黄某礼等村民,被伪造职业、流水等材料,从银行贷出几十万,钱被瓜分,自己成背债人。 福建南平村民黄某礼在贷款中介诱导下,通过“包装贷”套路从三家银行骗取48.2万元贷款。 中介通过虚构其在某建设公司的虚假职业身份、伪造月入5000元的工资流水 ,并与炒房客勾结,以低买高卖方式将一套20万元二手房虚增至42.5万元,套取34万元房贷 。 为获取装修贷,中介摆拍装修现场,农商行客户经理未实地核查即放款3.5万元 。 农行在未核验农商行贷款结清证明真伪的情况下,又发放6万元装修贷 。 整个过程中,中介抽取20%-25%手续费,炒房客套现15万元,银行内部人员涉嫌利益输送 。 目前黄某礼因无力还款沦为职业背债人,多地法院判决其偿还贷款,当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调查 。 这就是金融监管的空子被钻得太大了,而且银行内部有人和外面的中介勾结着搞猫腻。 从假材料到假交易,银行本该查的收入证明、装修现场、还款证明,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是闭着眼睛把钱往骗子手里送。 黄某礼自己是贪便宜没错,但真正让这48万贷款一路绿灯放出来的,是银行的风险控制根本没起作用,反正材料是真是假不核实,钱放出去了就行,最后坑的还是国家的钱。 更吓人的是,这不是个案。 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事,有人背上几十万、上百万的债,最后法院还逼着还钱。这背后,不少银行基层为了业绩,对这种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要想治住这破事,光罚中介和银行里搞鬼的人还不够。 得用大数据多方面核对材料真假,别再让人随便造假。 还得定下规矩,谁审核时偷懒、勾结外人,这辈子都得担责任。 只有让银行真把规矩当回事,才不会让这种包装贷继续坑人,守住咱们的钱袋子。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