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名16岁女孩在家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导致死亡,家属在悲痛之余,想到学校为她投保了15万元的意外险,于是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表示,女孩死亡原因可能是摔倒前的疾病,而非意外,拒绝赔付,家属不满,提起诉讼,最终,法院作出了判决。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长沙政法2025年7月23日报道,2024年夏天,河南一位16岁女孩在家上厕所时,被卫生间门口的挡水条绊了一下,这个看似普通的绊倒,却成了一个家庭噩梦的开始。 女孩摔倒后头部重重磕到墙上,当场昏迷,家人听到动静冲进去时,看到的是满地鲜血的场景,120很快赶到,但一个小时的抢救后,年轻的生命还是离开了人世。 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写得明明白白:“摔倒、呼吸心跳骤停”,在这个令人心碎的时刻,家人想起学校为孩子买的那份15万元意外保险,希望能为女儿的离去讨回一点公道。 谁知保险公司的说法让人哭笑不得:他们认为一个年轻人怎么可能摔一跤就没了?肯定是有隐藏的疾病,属于猝死!这种说法简直是在伤口上撒盐。 面对保险公司的推诿,家属拿出了死亡证明、警方记录等证据,但保险公司玩起了文字游戏,说“猝死”就是“疾病”,说“晕倒”就是“病发”,他们甚至用“小概率事件”来质疑这场意外的真实性,仿佛在用统计学来衡量一条鲜活的生命。 这场拉锯战最终闹到了法庭,保险公司继续打着“为家属着想”的旗号,提出要尸检,问题是,按当地风俗,女孩早已入土为安,这个时候提尸检,不是故意刁难又是什么? 法院的判决给了保险公司当头一棒,法官指出,保险公司既然说是疾病导致的死亡,就该拿出证据来,光靠“怀疑”和“推测”,还想让死者家属来证明“没病”,这完全颠倒了举证责任。 更重要的是,法院厘清了一个关键问题:猝死只是一种结果,可能是疾病引起,也可能是意外造成,保险公司不能把所有猝死都简单归结为疾病,这种解释明显对消费者不利。 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付15万元,这个结果不仅还了死者家属一个公道,也给保险行业敲响了警钟:合同条款不是橡皮泥,不能随意扭曲解释。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长沙政法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