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开始自制零部件,马斯克趟过的路要如何走?】7 月 11 日,智能电动汽车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供应商,联合动力的深交所创业板 IPO 申请完成证监会注册,标志着其上市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接下来将进入询价、路演等 IPO 前的冲刺阶段。这家从 A 股上市公司汇川技术分拆而来的子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惊人的业绩增长,营收从 2021 年的 29 亿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162 亿元。
在这家公司高速发展的背后,理想汽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双方合作始于 2016 年,当时理想还在孵化双门两座小车 SEV,而汇川技术为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成立控股子公司联合动力,生产电驱动、电控等产品。
作为行业新进入者,联合动力早期还在探索大规模量产的经验,首批合作伙伴主要为同处初创阶段的新势力车企,包括威马、小鹏和理想。如今随着理想跨过百万销量和千亿营收的门槛,联合动力跻身中国最头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之列,大客户也拓展至长安、上汽、奇瑞、长城、小米等自主品牌车企,以及大众、Stellantis 等国际汽车集团。
6 月末,我们受邀与包括联合动力、禾赛科技、斯科半导体、理想驱动、宁德时代、欣旺达、地平线在内的数家核心供应商交流,既定议题也主要围绕即将上市的 i8。
在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牌桌上,每家公司有明确的战略优先级。比如,蔚来押注换电和服务,小鹏押注智能化技术,而理想,似乎最初先把最大的筹码,押在了供应链构建上。
理想汽车的官方叙事是清晰的:通过与供应链的深入合作,实现更快速的技术创新、更高效的产品迭代,最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这与过去诸多大厂效仿特斯拉、提高自制零部件数量的想法相似。或者至少成为 “更精明的买方”。
在国内汽车产能过剩、价格战旷日持久、行业开始提倡 “反内卷” 的当下,这样的战略选择逐渐展现出更深层的意义——这一切的前提是,理想汽车对于产品和技术得有足够高的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