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4年,王震率领部队南下时,一个少年找到他,说我是毛主席的侄子。 1945

1944年,王震率领部队南下时,一个少年找到他,说我是毛主席的侄子。 1945年,一个十八岁的韶山少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当王震率领八路军南下支队北返延安途经湘潭时,这个身材颇高的青年径直走向了这位威名远播的将军。他的第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震,这句话也将他推向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却又悲壮无比的人生道路。 1944年11月1日,王震率领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在延安东关机场誓师出征,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检阅了即将南下的部队。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转战,南下支队辗转八省,行程两万七千余里。1945年8月,南下支队到达了湖南衡山附近,突然收到了中央的电报,说:"苏军参战,日军投降,内战迫近。你们的任务仍是迅速到达湘粤边与广东部队会合,坚决创造根据地,准备对付内战"。 然而形势变化太快,蒋介石调集重兵企图围歼这支深入南方的八路军部队。8月28日在广东省北部南雄县城西北的百顺地区掉头北返。就在王震率部队北返途经湘潭时,发生了那个改变毛楚雄命运的历史性时刻。 1945年9月,王震率南下支队从广东北返途经湖南,受毛泽东的嘱托,通过地下党把毛楚雄接了出来。其实在王震出发前,毛泽东就曾嘱托他途经湖南时将自己的侄子带出来。这个叫毛楚雄的少年是毛泽东三弟毛泽覃的独生子,当时刚满十八岁。 毛楚雄的身世颇为坎坷。1927年生于湖南长沙。不满六个月即随母亲周文楠被敌人关进监狱。后来在外婆周陈轩的抚养下长大,1938年才回到韶山。在韶山的日子里,他经常听外婆讲述大伯父毛泽东和父亲毛泽覃的革命故事,心中早就种下了投身革命的种子。 当毛楚雄找到王震时,他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和愿望。王震听后很是意外,立即派人向湘潭地下党核实情况。确认无误后,王震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件事。毛主席回电同意毛楚雄参军,但强调不能给予特殊待遇。 于是,毛楚雄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跟随南下支队由湖南到湖北,18岁的毛楚雄被编在教导团第四连。虽然身份特殊,但毛楚雄从不搞特殊化。行军时他和其他战士一样扛枪背包,还要背足七天的干粮。到了宿营地,他总是抢着挑水、打扫卫生,表现得非常积极。 到中原军区后在宣传队做宣传员,之后到司令部学习发电报。毛楚雄学习非常认真,深得同志们的喜爱。由于他长得很像毛主席,王震经常开玩笑说:"你们想知道毛主席长什么样,看看毛楚雄就知道了。"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原军区主力开始突围转移,毛楚雄随王震部队突出重围,转战至陕南。 8月初,王震率部攻下镇安县城后,胡宗南感到震动,便玩起了"和谈"的把戏。为了表示和谈诚意,同时也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的真面目,王震决定派遣代表前往西安谈判。 1946年8月7日,中原突围部队委派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位同志为和谈代表,从镇安县杨泗庙出发到西安与国民党谈判。三人携带军调部武汉第九执行小组旗帜、符号、文件,由一农民作向导带路。王震特别交代,到达西安后一定要把毛楚雄送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再转送延安。 然而,这四个人从此音信全无。王震多次派人寻找,始终没有消息。由于战局紧张,部队很快转移,这件事就成了一个谜案。 直到1984年,专门的联合调查组才揭开了这个尘封38年的谜团。调查发现,毛楚雄等人在途经宁陕县东江口镇时被胡宗南部181团扣押。胡宗南请示蒋介石后,得到"就地秘密处决"的电令。1946年8月10日晚,四连连长李清润奉命将四人活埋在魁星楼后的沙滩里。 时年仅19岁的毛楚雄,就这样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据当时在场人员回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毛楚雄还在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 当真相大白时,王震将军老泪纵横。毛楚雄的母亲周文楠得知儿子遇害的详细经过后,失声痛哭,再次吟诵起多年前写下的诗句:"泽覃头颅抛瑞金,楚雄人血洒秦岭。父子牺牲各东西,为国捐躯育后人。" 毛楚雄从韶山少年到八路军战士,再到和谈代表,他的人生轨迹虽然短暂,却闪闪发光。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毛家后代的革命品格,也见证了那个风雨如晦年代里年轻人的理想与牺牲。 一个韶山少年的命运就这样与历史的洪流紧紧相连。毛楚雄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年轻人为了理想前赴后继。他们的牺牲铺就了今天我们脚下的路。对于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