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4年,蒙古外长访菲,开口就说“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权益”,不料下一刻彻底破防

2024年,蒙古外长访菲,开口就说“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权益”,不料下一刻彻底破防…… 南海这地方,菲律宾这些年一直没闲着,总想找点存在感,但它自己心里也清楚,论实力跟中国没法比,单打独斗肯定占不到便宜,就想了个招,拉帮结派。 它这些年,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走得特别近,动不动就搞个联合军演,平均一个月就得折腾一次。 美国也挺给面子,说 2025 年要给菲律宾 1.5 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还帮着在吕宋岛和巴拉望岛建军事设施,这么一来,菲律宾就觉得自己身边有了靠山,腰杆能硬一点。 可光有这些国家还不够,它还想让更多国家站出来替自己说话,营造出一种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向着它的假象,这时候,蒙古就进入了它的视线。 蒙古虽然是个内陆国,跟南海八竿子打不着,但好歹是个主权国家,能凑个数,菲律宾琢磨着,多一个国家表态支持,在国际上就能多一分话语权,也能给中国添点堵。 菲律宾国内的日子也不好过,从 2023 年开始,经济就没怎么增长,物价却一个劲儿地涨,尤其是吃的东西,贵得老百姓直叫苦。 马科斯政府的支持率也是一路往下掉,老百姓怨声载道,这种时候,政府最常用的招就是转移注意力,把老百姓的目光从国内的糟心事上引开。 南海问题就是个现成的靶子,炒作一下,再拉几个国家来站台,就能让老百姓觉得国家在国际上挺受重视,暂时忘了家里的烦心事,政府的日子也就好过多了。 蒙古这边,外长刚到菲律宾就放话支持人家在南海的权益,蒙古一开始可能也没多想,觉得说句场面话能讨好一下西方阵营,说不定还能捞点好处。 毕竟这些年蒙古总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既不想得罪中国,又想跟西方搞好关系,可它忘了自己的处境,一个内陆国,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就拿煤炭来说,2024 年蒙古 92% 的煤炭都卖到了中国,这几乎是它经济的半条命。 等它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中国这边虽然没明着说要怎么样,但行动上很实在,蒙古的煤炭想运到中国,通关变慢了,运输车辆在边境排起了长队,订单也一下子少了将近一半。 这一下就戳中了蒙古的痛处,本来经济就不宽裕,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它这才明白,为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表态,丢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太不值当了。 所以没过多久,态度就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开始找补,想把这事儿圆过去,这不就是典型的骑虎难下,最后只能认怂嘛。 那蒙古这一折腾,经济上到底亏了多少呢?最直接的就是煤炭生意,蒙古的煤炭基本上全靠卖给中国,一年到头挣的钱大部分都来自这里。 现在订单少了一半,堆在矿上的煤炭都快成山了,煤矿老板们急得团团转,卖不出去煤,企业就没钱赚,工人的工资都可能发不出来。 更要命的是,蒙古政府的财政收入也跟着受影响,毕竟煤炭出口是国家的主要财源之一,钱少了,政府想修路、建学校、搞福利,都成了泡影。 不光是煤炭,其他行业也跟着倒霉,蒙古好多东西都得从中国进口,像衣服、日用品这些轻工产品,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 现在两边关系有点僵,这些东西的供应就没那么顺畅了,价格也可能上涨,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还有旅游业,中国游客以前是蒙古旅游业的主力军,好多蒙古人靠着给中国游客当导游、开餐馆过日子,这事儿一闹,来的中国游客肯定会减少,这些人的收入也得打折扣。 外资也不敢轻易往蒙古跑了,本来蒙古的投资环境就一般,这一下国际形象又受了影响,外国企业琢磨着,这地方政策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大客户,还是别去冒险了。 没有外资进来,蒙古想搞点新项目、发展点新产业,就更难了。 这么算下来,蒙古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在国际上刷个存在感,说句场面话,结果把自己的经济根基都动摇了。 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说话办事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和家底。 像菲律宾这种,总想靠着别人的力量在南海闹事,最后只会让地区局势更紧张,自己也落不到什么好,而蒙古,明明经济上离不了中国,却非要跟着别人瞎起哄,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南海问题是地区内的事儿,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中国在南海的立场一直很明确,那就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其他国家要是真想为南海好,就该多做些促进和平的事,而不是煽风点火,像蒙古这种,还是先把自己的经济搞好,别再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傻事了。 这事儿到现在还没完,蒙古能不能把失去的订单抢回来,菲律宾接下来还会拉拢哪些国家,都不好说。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谁要是想在南海问题上耍小聪明,损害中国的利益,最后肯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