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6年冬天,韩家寨战斗打得格外激烈,21岁的高其煊趴在战壕里,手榴弹突然在身

1946年冬天,韩家寨战斗打得格外激烈,21岁的高其煊趴在战壕里,手榴弹突然在身边炸响,他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鲜血瞬间染红了棉衣。[看] 军医匆忙赶来,用镊子夹出几块较大的弹片,但胸腔深处和胃部的碎片实在太小太深,“条件有限,只能先止血包扎,小碎片暂时取不出来。”军医无奈地摇摇头。 战争结束后,高其煊回到山东老家种地,从那时起,他开始频繁咳嗽,胸口时常隐隐作痛,家人劝他去县城看病,他总是摆手说:“没事,就是有点风寒。” 这一咳就是十年,村里人都习惯了他那声干咳,以为是干农活落下的老毛病,高其煊从不多说什么,该干活干活,该下地下地。 1956年春耕时节,高其煊正在田里翻土,突然咳得比往常厉害,他弯腰咳了几声,感觉喉咙里有个硬东西,使劲一咳,竟然吐出一个黑乎乎的金属块。 妻子王翠花拿着这个锈迹斑斑的东西去找村医,村医老刘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脸色顿时变了:“这是子弹头!得赶紧报告。” 消息很快传开了,派出所的人来了,县里的干部也来了,大家围着高其煊七嘴八舌地问,他这才说出实情:“当年打仗时被弹片炸伤,军医说取不干净。” 医生检查后发现,这颗子弹头在胃里泡了十年,被胃酸腐蚀得面目全非,周围的组织已经形成包膜,把它紧紧包住,正是这个异物压迫周围器官,才导致长期咳嗽和胸痛。 子弹头取出后,高其煊的咳嗽明显减轻了,他告诉妻子,当年那场战斗中,班里12个兄弟只活下来3个,他一直觉得自己能活着回家已经很幸运,这点痛算不了什么。 村民们这才知道,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庄稼汉原来是打过仗的老兵,邻居老张感慨地说:“难怪他干活从不喊累,原来是在战场上练出来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十年来高其煊从未向任何部门提过自己的战伤情况,村支书问他为什么不申请伤残补助,他淡淡地说:“国家刚建立,到处都要用钱,我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县里很快为高其煊办理了相关手续,但他坚持不要特殊照顾,“我现在身体好着呢,能种地能干活,不用麻烦组织。” 很多人专程来看望这位老兵,他总是笑着说:“我就是个种地的农民,没什么好看的,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高其煊后来又活了三十多年,一直在村里种地,他经常对孙子们说:“做人要踏实,不要张扬。国家给了我们好日子,就要好好珍惜。”